谨防“杂音”影响房地产调控决心

近期,房产市场“拐点论”日盛。在或明或暗的打折风之下,购房者的观望气氛日趋浓郁。而就在此时,一些与公众期望并不协调的迹象也开始萌动。据报道,部分银行开始向客户承诺,“如果第一套房的按揭贷款已全部还清,那么购买第二套房再申请按揭贷款时,可以获得与第一套房同样的优惠利率”。较之央行严格界定的第二套住房标准,银行执行有明显的松动迹象。



  一直以来,房价的理性回调都为民众所企盼,也是前期一系列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如今房价稍有下跌,商业银行便有对有关规定“弹性执行”之势。若此时监管部门不给出明确有力的回应,前期楼市调控的成效将极有可能前功尽弃。



  据央行上海总部2月份信贷运行报告显示,当月上海中资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仅微增0.06亿元,同比少增2亿元,几乎逼近零点。在房贷业务“惨淡”时期,以盈利为经营目标的商业银行必然会放下姿态,以争取更多的客户,有关规定就被搁置于纸面之上了。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调控部门而言,房价调控一旦放缓,其后果绝不仅仅是目前银行贷款业务缩水一项,甚至可能会危及到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安全。事实上,在楼市飙涨之际,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房贷业务规模,往往会放松对贷款者资质的审核,毕竟楼盘的增值会带给银行足够的安全感。然而,现今楼价下跌意味着房屋资产缩水,那些经济承受能力较弱的贷款者将渐次浮出水面。若楼市持续低迷,银行的坏账率将在未来年度有可能大幅抬升。美国的次贷危机堪称是这一问题的典型例证。面对潜在的“金融风险”,管理部门是否会任由商业银行放松信贷标准,甚至放缓房价调控的决心?这一点值得关注。



  事实上,对房价滑落有敏感反应的不止是商业银行一方。有报道称,由于深圳万科第五园最新房价较之前下降了3000元/平方米,部分购房客户就提出了“万科须补偿房价下跌全部损失”的要求。其实,购房者呼吁补偿房价下跌的损失,并不具备任何法律和道义上的理由。他们“讨伐”似的提出要求,其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期望通过加大社会群体性波动因素来获得个体利益的满足。



  可见,尽管楼市的“拐点”尚处于若隐若现之中,各种试图抵制这种趋势的“杂音”便接踵而至。近年来,楼价与居民收入严重背离,并压抑了居民的其他消费。如果消费水平持续低迷,经济发展将继续依赖于投资和出口,那么整个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路径将迟迟无法形成。反过头来,经济增长对于楼市投资的依赖也将会继续强化,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楼价的反弹对整个宏观经济是有害无益的,打破房地产依赖症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必需。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监管部门的态度将起着关键性作用。调控政策的指向理应也必须是遏制房价的上行,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含糊。商业银行与购房者关注的是微观风险与收益,若有关政策因顾及这些微观实体的诉求而稍有退让,那么极有可能被各方“误读”而促使楼价再度上行,让之前的全部调控政策效果半途而废。


上一条: 节能建筑缘何引起高度关注

下一条: 十大暴利行业见证民生多艰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