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00多亿的中国高校债务,教育部在去年提出"土地置换"的解决方案后,随即,国土部称,高校通过转让原划拨土地获取土地收益偿债的方式,一经发现坚决制止。昨天,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两会新闻中心发布会上表示,"政府将会付出努力"。周济认为,"高校债务不能全赖在一些学校领导的头上,既然高校2000多亿的债务是学校建设中的一个部分,那么这笔钱本来就是应该由政府出的"。(3月15日《新京报》)
现今国内众多高校身陷债务的泥潭,今年进入还款的高峰期。银行已经开始催债,但很多高校还是无力偿还,当高校的贷款出现风险时,我认为最有可能采取的方式就是转嫁:转嫁的第一目标是高校学生,企图通过增加学费,扩大招生人数来填补一部分债务窟窿,但是在当前,由于高校收费和扩招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媒体舆论的监督以及社会民众的反对下可能难以奏效;第二是高校的教师,即减少教学的支出,过缩衣节食的生活,这将意味着学校教学人员的流失、整体教学质量的下降,这与通过贷款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相冲突,任何学校领导也不希望这样做,这也必然导致转移的失败;第三,是最终风险最有效的是转嫁给高校的主要投资者政府,公办高校的所有权归属国家,其最主要投资者是政府,因此,高校认为债务最终应当由国家即政府来埋单。
这样,在当前,高校出现大量银行贷款长期不能偿还时,财政即成为公办高校贷款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作为高校,他们早就把目光投向政府——这个场景已经不是秘密,正像一名大学校长直言,"因为公办学校是国家的。"这次周济部长在两会说"政府将会付出努力",正是代表着众多高校校长的期望所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政府为高校债务买单,也只能缓解了金融机构与公办高校之间的信任危机,更何况这么个还在扩大的无底洞,政府也是无能为力的。再说政府买单实际上就是民众买单,因为,财政的钱就是百姓的钱,是纳税人的钱。换言之,高校债殇政府买单的后果,势必要降低财政资金用于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也就影响了民众对于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享用。假如把这种高校债殇政府买单的后果上升到法律角度来审视,无疑是侵犯了人民大众的利益。
综观高校近年来在"超常规发展"中出现负债累累的现象,主要是一些高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头脑发热、盲目扩张、决策失误造成的,他们要对债务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缓解债务危机的方法很多,可以尝试破产,虽说高校不是企业,但是它当前遇到的情况与先前国企的情况没有两样,盲目贷款→财务危机→不良贷款→财政负担是国企的老路,有些企业最终还是自生自灭,破产兼并了吗,高校也可以尝试。还有高校再也不能扩大了,不增建校舍债务也不会再增加。作为行政主管部门不要再给高校硬件方面的达标评比,这会加剧高校的债务负担,总之,高校的债务由高校自己承担,用财政偿还不合理。
上一条: 限价房价格标准对象界定之困
下一条: 消费转型下的国家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