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最困难的一年”

  "如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抑制通货膨胀,不仅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的重要任务",昨日,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如是说。调查显示,在公众关注的众多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物价上涨。如何解决通胀,温总理表示,因为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中国通胀始自2004年,当时由于投资和外需过热,导致上游能源、原料甚至物流等供不应求,出现瓶颈。同时,由于城市与工业的大发展,农民进城务工急剧增多致使农地抛荒严重,粮食供应短缺,从而引发复合式通胀。此后,政府一方面加大对电力、石油储备、农业等投入,并通过宏观调控持续压制固定资产投资至今。但因同期美国国内由资产泡沫引发的消费急剧增加、人民币汇率偏低以及国际产业转移中国后产能大量投入,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占款过多,流动性泛滥。



  因此,政府改革汇率生成机制,采取渐进式升值,并通过提价以纠正长期以来要素(能源资源等)价格偏低的问题,即自2005年起不断提高水电煤油等价格,累积和引发了当前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因此说,中国式通胀是纠正要素价格偏低以促进经济转型而必然发生的,其主要负作用是,过去依靠包括低工资等要素竞争力带来的大量财富主要聚集在企业和财政之手,因此,用通胀和名义汇率升值来纠正汇率带来的内外失衡,需要更多地依赖内需时,占人口多数的普通百姓会因通胀进一步削弱其消费能力,并承受低工资积累和高通胀剥夺的不公待遇。



  此外,美国因素在中国式通胀中扮演重要角色。即2004年开始的投资、外贸出口强劲主要因为美元利率过低造成的,这也引起中国的顺差过多和流动性过剩;而在当前,人民币虽名义升值15%且出口价格上涨,但由于美元继续大幅贬值,导致以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飞涨,大豆、石油、铁矿石等商品中国对外依赖很强,造成输入通胀压力。与过去不同,美国需求放缓为中国出口带来危机。因此,温家宝总理表示,他现在所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



  更为复杂的是,实际上中国面临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即2004年投资过热时所增加的大量产能,如温总理所说,"主要工业品供过于求的局面没有改变"。中国需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还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解决就业压力。"必须在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所谓均衡点,就是既要防止物价过快增长,又要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在过去一段时间,破坏两者均衡的是转型冲击力,即为纠正长期失衡而进行的要素价格改革,引发当前的通胀和经济下滑。因此,为了稳定通胀和发展,已不敢贸然进行煤电联动以及提高成品油价格,但这可能遭遇电力、油品企业的供给抵制,引发短缺。如果汇率大幅升值,尽管有利于降低输入性通胀压力,但可能引起出口的萧条,危及就业;而如果大幅加息或者紧缩,或会导致更多产能过剩的传统企业倒闭,尤其是中小企业。



  因此,总理表示,抑制通胀是五年的任务。在抑制通胀、就业以及转型三者之间,将重点抑制通胀和保持经济增长(就业),以稳定经济。在美国经济极不稳定以及中国国内消费在社会保障没有建立之前尚难挖掘潜力的情况下,需要减少对当前经济运行的过度压制,密切关注经济局势的变化和走势,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方向和力度,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上一条: 谁是“以药养医”的终结者?

下一条: 警惕外汇贷款的高速增长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