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的广交会是什么信号?

 目前,广州正在举办第103届广交会。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被称为“中国第一会”,已经办了50年,是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然而,4月26日央视经济半小时却称之为“‘没落’的广交会”。



  其实,每年的广交会被看作是进出口贸易的一个晴雨表。央视经济半小时称广交会“没落”,我想是因为多年来,从没有看到过如此冷清的广交会。事实上,广交会也是从近年来从“低落”走向“没落”的。我们的企业如果从“低落”时就开始警醒,应对当前面临着的困境,或许自己在广交会的展区就不会遭遇如此寒流。



  报道说,今年广交会最遭重挫的是纺织服装展区,尤其显得十分冷清。来自南美洲智利的商人马克每年都要向中国进口大量的衣服、鞋帽等生活用品,不过现在他的采购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了,因为越南、孟加拉等国家的东西似乎更便宜。中国的服装价格要像以前那样便宜,几乎是不可能的。导致中国的商品不断提价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是:过去的一两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屡创新高。之外还有银行贷款利率上涨、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而服装还有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原因,从去年的7月1日起,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而陶瓷出口企就承受着更大的压力,2006年、2007年连续两次出口陶瓷退税率大下调:从13%降至8%,从8%降至5%。且这两次下调的幅度最大,间隔时间最短。过去出口1000美元的陶瓷产品退税大约有560元人民币,如今已经下调到100元左右。这种大下调,业内人士称之为陶瓷业的大“地震”。这就使得一些企业不得不停产。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说:“百分之二十的企业停产或半停产。”这只是当前的数字,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破7”,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将会继续增多。



  “现在中国产品必须提高档次才能更有竞争力。”这是智利商人马克对中国企业一句中肯的话。实际上不少敏锐的中国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做低端产品会失去自身的竞争力,只有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才能赢得市场。应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但从这次广交会上透露的信息来看,企业家不仅仅是要把产品做好,提高档次和增加附加值,还要懂得汇率、保值等等。在今年的广交会上,参展商和采购商谈判的焦点除了价格,却多了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汇率。出口企业只有缩短报价周期,或者说服买家用相对坚挺的货币进行结算,才能保障利润空间不缩水。



  “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市场要与国际化接轨,产品品牌要本土化、个性化,这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经营的法宝之一。潮州是“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服装(000902行情,股吧)跨国采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晚礼服生产出口基地。一些生产低中档服装的企业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有的停产,有的半停产,而一些有规模、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虽然也受到影响,利润的空间缩小了,但生产仍在火热中。一位生产婚纱的企业主对我说,“做服装同样有技术含量”,一件品牌婚纱其工序有500多道,工艺采取潮绣、潮州抽纱等,款式设计顺应世界潮流,技术含量很高,带来的附加值也就高。这样的品牌服装,它的加工费可以是低档服装的几十几倍,甚至上百倍。



  美国营销专家拉里·莱特曾指出:“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就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要在市场上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必须要有个性化产品。事实早已证明,哪个产品有自己的个性,哪个企业就能得到大发展。当前珠有的企业在这种挤压之下倒闭了,有的企业选择迁徙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区域,有的企业却选择了坚持,他们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由于有了自己的品牌,他们不但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发展得比以前更好。



  所以说,对于“中国制造”来说,目前的尴尬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如果能够借助这样的机遇将“中国制造”进行产业升级、产品更新,变成“中国创造”,那么尴尬和危机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如果墨守成规、继续在产业链下游进行低价格、低技术含量的拼杀,这样的企业,即使是再好的政策扶植恐怕也难改变被淘汰的命运。

上一条: 大米抢购潮带给国人的警示

下一条: 所谓“清华教授建议建立贫民区”风波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