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幸福的价码

金钱买不来幸福和快乐——这一向被批判为不思进取的懒汉穷人自欺欺人的借口。可是, 有上亿资产的天皇巨星迈克尔· 杰克逊为什么也不快乐呢? 有一次, 他在阿斯维加斯一家商店里就花了50 万美元购物,买了各种巨大的镏金雕塑, 可谓挥金如土。如果他花了100 万美元, 是不是就可以摆脱缠身的官司、丑闻,恢复江河日下的名望, 生活中的快乐也更多一些呢? 有人说, 杰克逊是不知道该到哪儿去购买快乐。在两位美国人艾伦· 杜宁、罗伯特· 弗兰克看来, 金钱可能帮不了杰克逊等富人、中产阶级的忙, 因为只有穷人才会从收入增加和大把花钱中感受到快乐。



杜宁是纽约世界观察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弗兰克是美国康乃尔大学经济学、伦理学和公共政策学教授,他们各自的著作《多少算够》和《奢侈病》是严肃的学术文集, 讨论人类消费行为对幸福、快乐的影响。



杜宁和弗兰克首先说明, 快乐和富裕紧密相连, 但金钱不是幸福快乐的唯一因素。金钱会促进幸福, 不过只能达到一定的程度。随后,这个过程不是停滞不前,就是逆转了。这是因为,金钱能够保证原始目标的实现。原始目标是遗传基因的一部分,心理学上把它叫做优先遗传的需要。它也是生存的需要,按先后次序是:空气,养育, 水, 食物, 性欲。当金钱不足以负担最基本的衣食住行, 我们会感到很痛苦。一旦跨进富裕的门槛后,金钱所能带来的幸福增量就变得越来越小, 快乐与否和收入就没有关系了, 进一步的财富积累对提高快乐程度不再有任何意义。



消费对于幸福的作用也如同金钱。我们老是觉得物质和金钱不够、不够、老不够, 为了满足欲望, 就要不停地像宠物豚鼠那样在“快乐水车”上踏下去。欲望追着薪水, 水涨船高。开上最新款的BMW 没几天,就想换成Aston Martin。然而快乐感就在原地打转, 并没有增加。比如今天的西方人, 手里可以任意使用的钱是20世纪50年代的4倍以上, 但他们普遍认为没有50年代的人快乐, 陷入了“我们的生活越好、消费力越强, 心态越差”的怪圈。



由于手里的金钱没有带来快乐, 便错误地认为, 我们需要更多的金钱, 于是自觉地延长工作时间, 在办公室里没白没黑地干活, 以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汽车、更多的奢侈品。这样当然就给社会和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赚钱欲望极大地压榨了闲暇的时间, 没有时间和亲友相聚, 没有时间运动、旅行、睡觉、修身养性; 而更多的钱让我们更多地消费, 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又加深了不快乐感, 抱怨生活太乏味无聊、不幸福。



以前曾看过英国华威大学经济学家安德鲁· 奥斯瓦尔德的一本书, 里面提及人的快乐指数变化的曲线是个J 形。在20 岁出头时, 快乐程度比较高, 然后急速下降直到中年, 大约在42 岁到达谷底。过了42 岁, 随着年龄的增大, 大多数人的快乐度会迅速上升, 到60 岁, 如果还健在, 快乐程度达到顶峰。之所以产生快乐危机,那是生活中没有取得平衡。平衡与和谐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闲暇,而不是金钱,那将会快乐得多。



享受自己的生活, 别受他人的影响。杜宁和弗兰克认为, 对工作的看法也决定了你是不是快乐。不能否认的是, 工作对多数人来说, 不是事业, 而是一个挣钱的工具。既然每天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都在工作, 为什么不愿花时间去想一想我真正喜欢做什么? 不去想一想工作体现了我什么样的价值观? 如果你从事的职业体现了你的价值观, 你就会感到快乐很多。还有, 好好经营人际关系, 比如一个成功的婚姻带给你的快乐, 相当于一年多挣12 万美元的快乐; 多和亲友在一起, 尽情享受人伦之乐;多运动; 多拥抱大自然; 多看书, 思考哲学问题; 多欣赏艺术; 多学习。


上一条: 万能CIO

下一条: 你会梦见同事吗?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