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第二春在哪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似乎成了所有国际互联网巨头入华后的共同写照,用这句话来总结Google也不为过。如今Google正使出浑身解数以扭转颓势,它能成为第一个赢得中国市场的国际互联网企业吗?



伴随着一系列烙有中国印记产品的诞生,过去一年饱受外界质疑的Google中国开始反击。今年以来,它连续发布5款产品和服务,宣布3项战略合作。



整个2006年,Google中国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市场份额节节下滑,在国外光芒万丈的Google形象在中国黯然失色。在国际互联网巨头eBay退出中国后,业界纷纷猜测:“下一个离开的会是谁,Google吗?”



现在,当Google采取一连串行动之后,业界开始意识到它并没有滚回美国去,反而在中国开始了本土化之路。



4月4日,它发布了一款极具中国特色的输入法———“谷歌拼音输入法”。此时,距离Google中国总裁李开复组建Google中国公司的日子,恰好满600天。600天来,这位前微软全球副总裁组建了国际互联网巨头在华分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工程师队伍,却阻挡不了两位高管的离职和市场份额的不断下滑。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用这句话来总结Google入华一年半来的情况并不为过。如今李开复正使出浑身解数,来扭转谷歌的不利局面。但新产品是橘是枳,还须等待收获之时。



对此,李开复表示:“2007年的市场份额会戏剧性增长。我们试着去打破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不能成功的惯例。”



水土不服



2006年下半年,三份相继出炉的搜索引擎市场报告用不同的数据指向了同一个结果:入华之后,Google中国的市场份额继续大幅下降。这三份报告分别来自CNNIC、正望咨询和艾瑞咨询。



相比Google进入中国之前,5名身在硅谷的工程师于2000年开发的中文版Google,不费一兵一卒,攻城略地,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打败雅虎,俘获了1/4的中国搜索用户,想来着实令人唏嘘。



不过2002年后,中国本土的网民浏览中文版的Google时就开始出现断网现象;同一时期,被称为“中国Google”的百度推出独立搜索引擎,逐渐发力,后来居上。



这最终促使Google总部在中文版推出5年后,决定实质性地进入中国市场。



“Google的中国用户碰到很多问题,诸如打不开服务器、速度太慢、新闻服务不能用等,市场份额也下降了10%,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在中国设立分公司。”2006年google.cn发布之时,传播和公共事务副总裁ElliotSchrage在官方博客上这样写道。

上一条: 人事心理管理的七大效应

下一条: 红孩子:亚马逊还是麦考林?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