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卖的大中(1)

这并不是“张大中式”的个案,而是“60岁”商界老一辈的普遍命题。



“张大中真的老了。”很多追随张大中创业多年的老员工最近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尽管并购的局面跌宕起伏,永乐在去年7月被国美并购,大中被抛在了一边,但张大中一直在寻求脱手。



由于一直没有一个得力助手,张大中不得不事必躬亲,经常显得很疲惫



“我们一直在寻找买家,和永乐的仲裁结果大概在4月20日左右出来,而新一轮并购很快就有分晓。”大中一位高层告诉记者。去年10月,大中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就永乐违约赔偿责任提请仲裁。



有知情人透露,国美幕后参与了永乐和大中并购的仲裁,因此令局势变得扑朔迷离。大中高层告诉记者,目前对大中的估价是20多亿元。不过,从去年起,大中一直在和百思买、国美、苏宁谈判。“很多时候都是策略性的谈判,目的是为了抬高身价。”



对于大中而言,变卖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今年4月9日,大中宣布撤回在北京、天津、河北以外的所有分公司,并拟将山西、重庆、南宁等地9~10家门店在“五·一”之前全部转给苏宁。大中一位中层告诉记者,目前大中在北京拥有65家店、天津8家、河北9家、青岛4家,但是只有北京的业务每月能保持2000万元左右的净利,而外地业务每年亏损1亿元,甩掉这些包袱可提升大中的盈利能力。



剥离亏损业务,保留盈利核心,才能卖个好价钱。“张大中已经无心继续了。”熟悉他的人说。无论卖给苏宁还是国美,离60岁退休还有1年的张大中现在矢志不渝地要变现退出。



兴衰的背后



大中电器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叫大中音响城,第一家在北京老百姓心目中有影响力的店开在比较偏僻的玉泉路,并以一句很著名的广告词“玉泉山水叮咚响,大中音像传四方”,开始打造“大中”品牌。



到2002年上半年,大中在北京共有12家连锁店,经营状况都非常好。随后,经历了一次后来看比较失败的多元化尝试,即经营百货、超市卖场,大中电器马上又回归本业。从2002年8月到2004年12月,大中电器逐渐将业务向北京以外的地方拓展(比国美起码晚了两三年),发展成为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地拥有60多家门店的连锁企业,并雄踞北京市场占有率第一一直至今。



“这两年的发展我想也出乎张大中本人的预料吧!”熟悉张大中的人说。由于太过顺利,张大中忽略了企业扩张之后的管理隐患,为2005年大中电器最终的决策失误埋下了伏笔。



从创业时期便进入大中的一位管理层人士认为,2002年至2004年,大中电器就像坐上了加速的火车,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上去,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管理体制也开始不完善了,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问题相继暴露出来。另外,在民营企业存在的一言堂、决策随意性过强等普遍性问题,在大中电器也有。



而此时张大中则过多地沉浸在快速增长的店面数量和营业额上,熟悉他的人告诉记者,张大中当时简单地认为,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大中电器即可以发展成所谓的“中国第一商团”。



2003年热播的韩剧《商道》似乎给了张大中很多启发。自2004年开始,大中电器内部开始了一场大型的学习“商道”运动,主旨是从应聘者中挑选大批博士、MBA,每人发一套50集韩剧《商道》,限数日内看完,之后约时间在大中电器内部演讲商道感悟,并请几位50多岁的高管来评判,进而任命管理职位,其中不乏直接被任命为分公司老总、总监等职务者,场面酷似如今电视台上的选秀表演。



“其实从2003年春节设立天津分公司开始,大中电器就被一个问题困扰:外埠分公司多长时间才可以盈利?”有大中高管认为,正常情况下,一个地区的分公司如果能在开设当年内实现扭亏的话,便属于良性发展,否则应该认真审视和思考原因。但张大中过多地寄望于“选秀”明星们的隆重登场,并从2005年初开始派遣十几个考察团奔赴全国各地寻找店面,不久就在青岛、福州、西安、重庆等地开设分公司,网点扩大到全国。



在张大中向全国规模扩张期间,大中电器的竞争对手国美、苏宁和永乐相继上市。但是张大中非常谨慎和内敛。“他从30岁创业,历时20多年,应该说最值得称道的是张大中的勤奋和处事的稳健。生活上不求奢华,享乐适可而止。”他一直本分地遵从着“有多少钱,做多大生意”的原则来发展企业。



大中电器目前每年2亿元左右的纯净润主要来自其北京的65家店



从这些现象来看,大中电器的财务状况一方面表现得稳定可靠,但是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资本运作水平的低下。张大中太注重具体的经营了,对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和领域从不涉及。相比之下,国美和苏宁恰恰相反,业务范围涉及股票、房地产、实业等众多领域,黄光裕的信念是“商者无域”。


上一条: 李宁的凌波虚步

下一条: 人才开发的四个公式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