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每年大概有2个月的时间是在美国度过的。他在美国的主要工作,是为清华经管院招聘教师。 招聘工作并非一帆风顺。钱颖一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双方谈得挺好,应聘人也有了到清华来工作的意向,但应聘人的导师不同意。他们对清华在国际上的地位、声望有怀疑,担心自己的学生来清华后,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路会越走越窄。 正是因为一些导师的不支持、反对,一些优秀的教员最终与清华无缘。钱颖一无奈之余也表示理解:“别人不知道清华是怎么样的学校,要在来之前就做一个决定还是挺难的。” 不过,令钱颖一宽心的是,他终于拿到了一张极有说服力的王牌来应对这种尴尬——今年4月12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式通过国际商学院联合会(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以下简称AACSB)认证,成为中国内地首家获得这家国际顶级商学院认证机构认证的学院。 AACSB 是公认的全球顶级的商学院认证机构,取得AACSB认证资格是优秀的管理教育的重要标志。清华经管学院通过严格和全面的评估后取得认证资格,“它使得我们学院从此以后同国际上其他通过该认证的优秀商学院站在了同一平台上。”钱颖一对《环球企业家》说。 这家由朱镕基担任第一任院长的商学院已经在静悄悄在做一些细节上的改变。比如,教学楼的门牌号开始全部用英文标识替换,内部网站也有了英文版,甚至现在连发一份通知都有中英文两个版本,而这在以前根本是没有的事。“细节上的变化其实是质的一个变化。”钱颖一说。 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钱颖一不断提及“语言的经济力量”。“商学院在语言方面是走在各学院最前列的。”钱说,在申请AACSB认证的过程中,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是商学院的英文水平。“AACSB认证中,份量最重的是自我评估报告,全部用英文写,很反映学院的英语水平。二十一个标准,逐条回答,提供证据,你必须说明你为什么满足这个标准。” 今年五月上旬,钱颖一应邀去美国参加一年一度的哈佛商学院顾问委员会会议。其间发生的一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一位与会的院长在介绍情况时谈到了一个指标,说我们商学院的毕业生平均起薪是多少多少,结果这一句话被顾问委员会质疑最多。“这是我印象特别深的,因为他讲到这的时候,突然被讲台底下的人打断了。”委员们的质疑很简单,用MBA的薪资来判断MBA项目的质量是有失偏颇的。“商学院的使命是培养未来领袖。起薪跟未来领袖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最无聊的指标,既不能体现将来的发展潜力,也不能说明你的贡献是什么。”在钱颖一看来,清华经管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的经济管理学院、贡献学术新知、培养商业领袖、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钱颖一理想中的商学院,就是看它的产出:是不是培养出了能改造世界的领袖,是不是有全球竞争力。具体怎么达到这个目标,各家商学院都有高招。清华的办法之一是:和国际上最顶级的商学院合作。 清华经管院跟沃顿商学院的合作在2000年就已开始,跟哈佛的合作也于同年启动,与斯隆国际管理学院的合作则已经走到了第11年头。去年,清华经管院又开始与斯坦福展开合作,双方每年将互相交换20位学生。今年六月份,清华经管院还将启动与欧洲国际工商学院合作的双学位项目,这将是国内首家双学位EMBA项目,也将是国内收费最高的EMBA项目。 清华的另一个绝招就是注重选学生。“一个学校再好,如果选进来的学生不行,一样不行。”钱颖一在谈到在美国的经历时说,哈佛商学院曾经自问,我们是不是招到了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答案是:不是。尽管它已经招到了最好的,但它还认为没有。 现在通过国内MBA联考考进来的学生,硬性技能(hard skill)比较强,但软技能(soft skill,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前瞻性、领导力等等)比较弱。基本技能虽然在新的世纪中仍然是必需的,但不够,需要有扩充的技能。扩充的技能就包括大量的软技能。中国的商学院在hard skill方面的课程设置比重偏大,但soft skill不足。加之很多老师都是理工科背景,善长传授硬性的东西,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能力方面就不是太平衡”。而国外商学院有很多关于领导力、关于沟通、关于谈判的课程。 最后,对于学界一直争论的商学院究竟选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理论框架,钱颖一认为:“我个人认为,这个争论是毫无意义的。清华从一开始办学起就提倡中西合璧。不要纠缠是什么为‘主’、什么为‘用’,这没什么意义。什么时候把主要精力都用在讨论这些问题上,社会就停滞不前了。什么时候能不受条框的制约,把一切好的都拿过来用。反而能让中国发展起来。”
上一条: 默多克的新豪赌对象:传统纸媒?
下一条: 房价、肉价、股价 孰轻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