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企业文化如同挖水窖,水窖各有不同,如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各有不同。
在一些缺水地区,人们很早就发明了用水窖储水。传统的水窖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选址、挖窖、打孔、糊窖、捶窖、箍口等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复杂的工艺,制作工期也较长。现在,很少有人花那么多时间费那么大力气来制造这种水窖,早已开始采用“现代工艺”制作水泥窖。即挖了洞之后,在内壁和底部涂满水泥混凝土,防止渗漏,用投放消毒剂的方法来净化水质。但是,看起来费力又古老的传统水窖能自我净化水质,存放时间越长,水质越甘甜清冽,可以使用数百年之久。现代工艺水窖制作简单,两三天就可以完成,但是水要靠消毒剂来净化,存放时间较短,而且水泥壁容易断裂,水窖需要经常维修。
企业文化建设也有这两种情况。一种是急功近利型,一种是精雕细琢型。急功近利型如同现代工艺水窖,用很短的时间,打造看起来热热闹闹的企业文化,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又恢复到缺水状态。精雕细琢型企业文化如同传统工艺水窖,有目标,有方法步骤,有系统,每一个环节都精雕细琢、工艺复杂。但是,这种企业文化,真正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角落,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优质的企业文化系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自我更新,去糟取精,不断提升。
要建设精雕细琢型企业文化,需要做到三点:首先,要看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让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仁达方略企业文化结构图,这个看起来平凡的类似洋葱剖面的图。企业文化本身,从内到外,包含价值观层、行为规范层、制度层、形象层,从内到外,有一套规范的推进系统。如同我们看到的传统水窖制作流程一样,我们仅仅看到有选址、挖窖、打孔、糊窖、捶窖、箍口等步骤,却不知这每一个步骤有多么复杂繁琐考究。比如水窖的糊窖环节,需要在挖窖打眼之后,等待窖内基本干燥再糊。首先用和好的胶泥做成泥角和泥饼,将泥角钉进“麻眼”,泥饼贴在眼外露出的角端,整个泥饼靠着泥角的“镶嵌”,似铠甲般完全将窖身牢固地包裹起来,后在“窖底”垫上一层胶泥。用作“糊窖”的胶泥,搅和工艺非常讲究。先要泡好,后用铁锨不断翻搅,还要有气力的男人在泥内反复踩踏,再用铡刀背用力摔打,直到将泥和至如揉好的面一般有了筋骨,方能使用……单这一个环节,就令多少人望而却步,更不论每个环节都只能更为复杂。企业文化推进也是这样,需要一个系统、长期、复杂、考究的过程,非一两本书所能尽述。
其次,建设精雕细琢型企业文化,就要承认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任何学科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很多人就因为在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建造了企业文化豆腐渣工程。如同建造水窖一样,传统工艺就算再复杂,通过努力也可以建成,但是更多的现代人认为现代工艺也一样可以达到效果,甚至认为现代工艺效果更好,认为水泥混凝土更胜于黄泥。这就是不承认规律。我们知道,传统工艺的黄泥经过千锤百炼,不仅不会断裂,不会渗水,更有韧性,也会渗透吸附死水中的臭味和杂质,怎么是容易断裂不能吸味,水时间长就会变质的水泥窖所能比?建造简便的水泥窖,如同建造急功近利性企业文化,公司可以很快建立一整套VI,可以举办轰轰烈烈的活动,可以推行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这种无序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说不遵循规律的企业文化建设,只能是热闹一时,为企业带来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也让看到这种结果的人对企业文化本身失去信心,会误认为企业文化根本没有用。
最后,精雕细琢型的企业文化系统可以自我更新。我们看到,传统水窖虽然工艺复杂,工期又长,但其自我净化水质能力却让喝水人省了不少后顾之忧。精雕细琢型企业文化也是,建设过程复杂,需要整套导入系统,工期漫长。却是具备自我提升的良好系统。对于优秀企业文化系统的评价,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其自我净化系统。华电集团的企业文化系统堪称优秀企业文化案例的典范。2001年,当仁达方略拿出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并没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华电人只是认真地执行了。但是,五年过去了,内外界环境在变化,华电人素质在提高,华电经历了由小到大的过程,华电的文化随着变化而自我去粗取精,自我提升,但是,原有的却方案一字未动,于是,这套原本不起眼的方案被视为经典。
挖水窖就要挖好水窖,建设企业文化就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小注:传统水窖制作流程:1、选择雨水易集结的地形,整出一块平台。2、在台之正中,垂直下挖直径一米左右的圆柱状洞(即“窖口”),挖至三五米深处,洞孔逐渐向外延伸,膨大,形成“窖脖”。再向下直挖七八米,甚至十多米,即成“窖身”。“窖底”稍凸,少有平底。打成后,整个水窖呈一口小底大、形似热水瓶胆状的地坑。3、稍过数日,又在“窖身”的壁墙上每隔15厘米左右,均匀地钻一排排直径10厘米、深30至50厘米,且与窖身或垂直或呈一定角度的小孔,俗称“麻眼”。大窖有二至三千个麻眼,最小的窖也要四五百个。4、待窖内基本干燥后,再“糊窖”。“糊窖”是用和好的胶泥做成泥角和泥饼,将泥角钉进“麻眼”,泥饼贴在眼外露出的角端,整个泥饼靠着泥角的“镶嵌”,似铠甲般完全将窖身牢固地包裹起来,后在“窖底”垫上一层胶泥。用作“糊窖”的胶泥,搅和工艺非常讲究。先要泡好,后用铁锨不断翻搅,还要有气力的男人在泥内反复踩踏,再用铡刀背用力摔打,直到将泥和至如揉好的面一般有了筋骨,方能使用。5、窖糊好后,还要用一种木制的棰子,一寸不留地连续锤打一个月,最后再用斧头背细靠着锤打一遍。6、后在窖口或用粗木棒或用石条箍成井字形,并在窖口周围栽种上芨芨草或草坪草种,用以保护窖口不被雨水冲毁。再在附近修一个集水淀泥的小涝池,改好水道,方可等待蓄水。另外,陇东还有一种水窖,叫“窑窖”,窖口以下不似瓶状,如窑洞一般,水量也较大。这种用胶泥糊制的水窖,有的可连续惠及几代人,使用数百年之久。窖中的水是固定的死水,杂质沉淀后能生成一种臭味,而土窖中黄土能够渗透吸附这种味道,水泥窖则不能。
下一条: 阅人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