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叶圣陶先生在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开篇写下的这几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长期以来,“增产不增收,谷贱伤农”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农民。而最近一轮粮油价格上涨,却是在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背景下出现的,看似令人费解。
按照基本经济规律,产量增长将导致价格下降。为什么粮油价格反而大幅度上扬呢?
目前大家讨论的答案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市”作用。其次是加工业迅速发展造成粮食消耗量增加,例如玉米制乙醇等。最后是国际市场的拉动。这些都对,但仍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粮油涨价的最根本原因是粮油的上游产品涨价了,生产成本加大,是成本涨价型,而且这个成本在短期内不会降下来。
粮油涨价了,农民本该兴高采烈,为何会紧张?农资千万别跟着涨啊。近年来农资价格全面上涨,种粮成本越来越高,虽然国家免收了农业税,采取一系列惠农促粮政策,可最终效果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被农资价格上涨抵消了。而且,粮油价格的上涨会引起连锁反应,带动工业品和所有消费品涨价,到头来种子、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使种粮生产成本进一步加大。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被农民沿用几千年都不需要购买的生产资料,比如水,都变成了货币化的商品。尽管我们有很多环保的、节约资源的理由,但是客观上讲,从前打口井就可以灌溉了,现在用水要花钱,抽水机用的电也要花钱。这些费用对粮食这种低附加值的产品就显得特别贵。
所以,粮油如果不涨价,农业生产的高成本就没有出口,农民增收将会难上加难。这些农资涨价的成本,假如让国家财政全部埋单,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粮油价格的温和上涨既是我们当前合情合理的策略,也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结果。
长期以来,我国的粮食价格处在较低水平,农民增收难度大。所以粮价适度上涨,总体来说是对农民有利的。眼前需要解决的两难问题是,既要让农民从粮价上涨中得到实惠,又要照顾到低保户和困难群众,不加大他们的生活负担。
针对这个两难问题,本文系列文章《模拟出口让粮油涨价两难变两全》一文中给出了规模需求理论的解决方案:实施系列的检验标准,建立优质优价的多层次价格体系,用市场引导农民生产优价的优质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政府鼓励优质优价,控制普通粮油的基准价格,以高养低。 模拟出口方式,农民的定心丸。
上一条: 模拟出口 让粮油涨价两难变两全
下一条: 切蛋糕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