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平民缔造传奇的时代,也是一个故事不断刷新的时代。一枚小小的别针,竟如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当加拿大人凯尔?麦克唐纳(Kyle MacDonald)2005年7月在易物网站(Craigslist.com)起步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换客的鼻祖,他只是“希望能通过它换回一些更大或者更好的物品。”但他最终换回了一栋价值4.5万美元的住宅。于是在他的身后,涌现了无数跟随者,将自己拥有但不想要的东西拿到网上去交换别人东西,他们被叫做换客。
一时间,街头换客风行,换物网站也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一切似乎表明,“需求决定价值”导致“感性经济人”替换了“理性经济人”概念,不平等交换俨然成为了一种时尚……
且慢,果真如此么?否,非若是也。
其实换客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外乎两个理由。一个是复古性质,以物易物,拒绝货币;另一个是颠覆性质,别针可以换别墅,不同于常理。正是这两点揭示了换客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我们都知道,货币在物品交换中充当一般等价物,是非常了不起也是非常重要的发明。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嘛。但是为什么换客要以物易物,见面交换,拒绝货币参与呢?为什么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会再现物物交换的盛况呢?它与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又有什么不同?
从原始社会到工业社会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一开始只是偶然的物物交换,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日见扩大的物物交换规模,促使了集市产生。所谓“集”是一个交换的时间点,“市”是一个交换的地点。“集市”则是社会交换成本最低的时空点。人们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去约定的地点进行交换活动,否则就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有了集市还有问题,可能交换失败,因为没有你需要的产品,或者没有人需要你的产品。有了货币之后,就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只要经过两次交换,就可随时顺利换得自己所需的物品。因为你换来的货币肯定能够换给别人,别人也肯定能够再换出去。
在交换结束之后,买家和卖家各回各家。集市这个时空点好像留下了一片空白。其实不是,集市留下了信息,彼此的交易记录。但是直到信息社会之前,我们都没有办法搜集这些记录。所以,我们一直是陌生人使用不记名的货币交换标准化的物品。陌生的意思是我们不掌握对方的信息,并可能因为不掌握信息而造成没有信用。我们注意到“陌生人”、“不记名”、“标准化”应该是无奈的选择。因为买卖双方当然想知道对方的信息,记录对方的信息,了解对方的需求。只不过因为在过去的时代里记录的成本太高、手续太麻烦罢了。到了信息社会的今天,我们同处在一个地球村。我们可以不再“陌生”,同时我们需要更多的个性化选择,从而使得拒绝货币成为一种可能。记录和货币一样,可以打破时空,所以都有价值。
对于中国女孩艾晴晴(王晓光)在06年10月开博客图文记录她“坚持一百天,别针换别墅”的实验,人们有的怀疑其居心纯粹是为炒作,有的鼓励她勇于实践梦想,更多的人是对此感到诧异,因为人们仍然沿用习惯性标准去评价别针和别墅的交换。显然,二者的货币价格并不等价。不等价怎么能交换呢?因为需求等价。如果换客仅仅是个案,还可以用加入心理因素的等价交换来解释,但是当千千万万的换客云集街头巷尾的时候,一定是因为需求等价才进行交换。大家都是“理性经济人”,不是“感性经济人”。需求等价时,价格不等价。谁错了?自然是价格错了。换客已经只看需求,拒绝货币了,大家仍然用货币作为作为衡量标准,结果肯定会惊诧莫名的。
长久以来,货币不但是交换媒介,还天经地义是计价标准。这里面其实隐藏着一个折现问题,是被人们一直忽略了的。物物交换时,是一物对一物,而物币交换时,是一物对万物——货币可以换来万物。根据规模需求理论中的有限选择论,如果你不选择换可以换万物的货币,你的一物应该能换回更多价值的一物。而先物币交换再币物交换的过程,价值链是有损耗的,不可能完全还原当初那一物的价值。这同物品紧俏与否无关。如果原本价值100元的物品因为紧俏能卖200元,那你完全可以换回比200元多的物品。
我们观察两个别针换别墅的交换轨迹,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凡是交换“增值”的环节,都有价格刚性不强的物品在承上启下。凯尔?麦克唐纳的是红色曲别针→鱼尾形笔→门把手饰品→野营微波炉→旧家用发电机→古董百威啤酒桶→雪橇摩托车→免费度假安排→旧两用货车→录音棚的合同书(50小时录音、50小时混音制作)→美国凤凰城免费租用一年的双层公寓→与摇滚歌星艾丽斯?库珀喝下午茶的机会→电视演员科尔宾?伯恩森在新片中提供的一个演员角色→一套房子。而艾晴晴的是别针→写真照片→玉佛挂饰→手机→珍珠项链→数码相机→邮票→五粮液→琵琶→CD→化妆镜(温碧霞)→美国原装海报。请注意其中的二手货、手工艺品、收藏品,还有加入影星或歌星等文化因素的物品,它们的价格弹性很强——对需要的人而言,千金不易;对不需要的人来说,一文不值。
这就是别针为什么能换别墅的“增值”奥秘。
去年春天我曾经在一篇题为《团购:乌托邦游戏》的文章中提到,判断团购是否会成为“乌托邦游戏”的三个关键的“能否”,即能否廉价地收集到有效的需求信息,能否引入金融机构解决履约前后的资金流问题,能否惩罚违约者。换客和团够一样,也存在乌托邦的可能性。如果换客止步于个别人之间的一次性交换,也就是只局限于消费,还是不够的,其命运也将注定会成为乌托邦游戏。只有持续扩大换客规模和层次,从消费领域延伸到储蓄和投资领域,建立货权市场,才可能彻底变革我们的生活方式。货币的职能其实也有三个,除了交换媒介和计价标准之外,还有价值储藏。用物怎么储蓄呢?任何物品都有期限,不马上消费的话,过了保质期就坏了。怎么办呢?只有用货权,也就是规模需求理论中的消费储蓄的概念。
原来物币交换时,是一物对万物,优点是流动性特别强,缺点是需要折现。而换客的物物交换,是一物对一物,优点是不必折现,缺点是流动性差。规模需求理论推荐的是第三条道路,既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又保持较低的折现率,也就是说,用一个物品,换几种货的货权回来,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货消费,货权本身也可以相互转换。而这种货权市场与现有的易物网站等交换平台最大的不同在于,货权市场要培养自己的做市商。没有做市商作为引信,就无法大规模引爆人们做换客的需求。人们拿自己的货——这个货不光是实在的物品,还包括劳务在内,是个资产概念——去跟做市商换回对应几种货物的货权,再用这个货权换取自己需要的货。货的选择权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你手里的货,不仅用于消费,还可以用于储蓄和投资。
原始社会在物物交换时无法记录交换记录,所以人们发明了货币,代表万物的货权,一直使用到工业社会。在文明迈进信息社会大门的时候,人们再一次回归到物物交换,那么,代表某几种物的货权,是不是已经呼之欲出了呢?也许再过一千年,货币就会渐渐消失了,即便不消失,也不再可能是单一的不记名的货币,而是多层次的记名的新货币。到了那一天,人们肯定还会记得今天的讨论。因为,明天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今天一枚小小的别针开始的。
上一条: 先让一部分人的食品安全起来!
下一条: 管理变革,重要的是走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