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成为当前营销底线

9月11日,美国国会“关于中国产品尤其是玩具产品安全的听证会与中美两国产品质量峰会”的新闻破例占了很大的版面与电视C-SPAN的晚间直播节目时间。中美两国签定了关于质量保证的协议。尽管不排除部分美国媒体的夸大报道,而且大部分问题的确主要来自美国方面导致的产品设计责任,但是不可回避的是,中国制造界与中国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查体制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中美产品质量安全争议在很大程度上凸现了这样一个问题:目前在全世界的产品竞争压力下,美国的消费品知名品牌在产品品质的控制方面,与市场要求上出现了差距,而这个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半径日益扩大的分包加工机制的管理能力不足造成的。



在营销的“4P”中,产品是最为基础的一个“P”,这个“P”的上线是能够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发展不断将消费者的需求转化成有魅力的新产品概念,而它的下线是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的保障。而当前的中国产品安全质量风波,其实质疑的是包括中外整个产业价值在全球化新分工中其模式是否能赢得公众信赖的问题。显然,美国同其他发达国家的知名品牌必须意识到这种挑战,在承受充分外包的成本优势的同时,要加强对于外包链的全线质量管理,否则高耸的品牌大厦的基石将会发生动摇。



随着中国出口量的不断增加,意味着中国在世界制造界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生意不错,但自己的问题不少。生意规模大了,出问题的环节自然就多了;还有生意规模大了,我们的企业对于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投入是更多呢,还是更少了呢?作为产业的规模大了,政府对于产业的监管投入是增加了呢,还是并没有明显变化?至少在我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我非常明显地感到,如果没有媒体的报道,专业质量检查机构主动检查发现的问题似乎不够,而且如果消费者怀疑产品质量与安全有问题,要申请检查或者投诉,得到检查并顺利办理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而与制造业自己的产业规模增长相比较,对于产业的监管体系的建设投入可能是很不成比例的。从财政角度而言,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持与对于产业的监管比较,后者得到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



在食品、化妆品、药品、玩具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安全与危及消费者人身安全的质量问题成为消费者越来越大的忧虑。如果我们把产品价值分为底线价值、基本的功能价值、附加的情感价值而论,在产品质量高度发展并达到同质的时候,作为附加价值的品牌情感就能发挥比较大的作用;但如果在产品质量还有参差的时候,产品的功能价值水平就是核心的,品牌基本上就是起识别作用的;但是如果产品的安全都会发生问题,那么就意味着产品的底线价值会受到置疑。这种质疑会冲击到对于其他相对价值较高的产品、同一产地的产品与同行业的产品信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某一行业或者数个行业的产品质量持续发生安全层面的质量问题时,这就意味着对于这个行业与这个生产地的重大警讯。正如在听证会上的美国国会议员强硬地说的那样,“如果不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我们宁愿对那个国家关闭市场,直到它能证明自己的产品能符合本国的标准。”



我稍微感到遗憾的是,虽然我们国内的产品质量问题是如此普遍与严重,但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以外,倒还没有看到过来自权力机构的类似的公开与透明的听证活动,尤其是听到主管部门的领导能以个人问责的态度来面对这样一个实际上显示我们的底线保障能力处在危机状态的问题。在那些令人眩目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数字面前,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是我们的重大遗憾,这遗憾与我们的能耗、环境污染问题一样成为我们不能忽略的问题。


上一条: 个性型转向先见型

下一条: 用好案例学习法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