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评出了首届“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家”。借此机会,让我们真正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尊敬企业家?
初看上去,这是一个弱智的问题。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三十年里,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化翻天覆地。
<广告>
专业数据显示,在与人民生活相关的500多种产品中,供求平衡的20%,供大于求的80%,几乎没有什么是供不应求的。难道不正是我们的企业家造成了这种物质的极大丰富吗?将国家经济从短缺时代推进到过剩时代,把中国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企业家们创造了财富,充实了国库,拉动了就业,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悖论的是,一旦出现任何风吹草动,民众对于企业家的反感堪称汹涌澎湃。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仇富心理,把不少企业家归入为富不仁的一群,自然不会相信他们有多少值得“尊敬”之处。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重要的一点在于,民众认为企业家的钱赚得很可疑,相信他们捞取“第一桶金”的过程代表着一场贪婪的狂欢。很多人经常提到两极分化作为市场化的一种典型后果,引证中国的基尼系数显示贫富差距已经很大了。
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市场根据什么原理来分配它所创造的财富?为什么有人拥有十亿美元?而另外一些人在大街上流浪?有些人肯定地说,这是因为富人太贪婪了??正是富人的贪婪造成了无家可归者的贫困。换言之,财富造成贫困。更有甚者,有种信念认为财富实质上来自于偷窃。
然而,真正的贪婪是不劳而获的欲望。一个人想比世界上大多数人活得更好,而又不必对社会有任何回馈,这才叫做贪婪。而企业家所做的是经常回馈社会。这是一个企业家之为企业家的基本原则。他的公司生存和繁荣,是由于他对别人的需要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回应,这就是企业家发达之道。
资本主义一向是跟人性中的自利联系在一起的,然则,善于“创造性破坏”的企业家,确实必须以利他主义为取向。企业家必须懂得他人的需要。他不得不摒弃自己的欲望,以便储蓄钱财;摒弃消费,这就是储蓄。他不得不与他人协作。他必须进行再投资。投资是回馈的另一种说法,当你投资时,你把自己的资源给予别人,你信任他们,以保持或增加其价值。
给予是难以作出的,要给予而又不造成损害尤难。要成功地给予,就要了解别人,市场成功的真正基础,正是其富有成果的给予,它是一种投资??一种真正富有成果的礼物。它对别人的需要作出了真正的回应,确实帮助了别人,这才是企业家成功的真正实质。
给予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规则??企业家靠索取是不能致富的,他们通过给予致富。如果他们的首要兴趣是自己的消费,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这都是卖出的最明确信号??如果你看好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最感兴趣的是提高自己的消费,你最好卖掉这家公司的股票。
产权将企业的给予加以制度化,企业的所有者在感到更安全之后,愿意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也更愿意考虑长远战略,社会的持续、稳定和繁荣由此相伴而生。“租给人一座花园,他还给你的是一块沙地;送给人一块沙地,他会将它变成一座花园。”花园与沙地的彼此转换,彰显的当然是产权的关键作用。
经济政策的关键原则,是确保已经创造财富的人进行投资,因为可以想象得到的教育人们进一步创造财富的最好办法,是展示以往创造财富的情况。创业经历使企业家能有效地投资,因为它将创业的两个主要领域结合在一起。一个领域是金融利润,另一个领域是学习的利润,即知识的利润。知识的利润与金融利润被结合在一起,给每个人带来财富和机会。通过给予,在信息经济中通过知识与创业力量的汇合,那些追求企业家精神的国家得以取得巨大成功。
企业家的进取心、知识和本领构成了现代经济的精神资本,创新和增长有赖于企业家的复活。经济学家钻进一大堆经济情况的综合报告中,把增长看作是缓慢上升的过程。为取得这样的进展,就要有千百万工人的边际生产率的增加,工厂和机器的逐步增多,“人力资本”通过教育、培训和保健的发展而不断改善。可是事实上,所有这些增长的源泉比起企业家根据新概念或新技术创办公司的作用来,都不免相形见绌。增长产生于自由人的头脑和意愿;只有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勇气、毅力和信心,才能决定增长。
为此,我们必须尊敬企业家。整个中国社会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更多的柳传志、张瑞敏、马云们有效地运用和发挥他们的知识、本领和进取心,如何让他们真正劳有所得,如何鼓励他们保持企业家的意愿、想象、创造性和坚持不懈的恒心。重要的是,应该以良好的企业制度、激励政策,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作用、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辛勤劳动、开拓创造、勇冒风险的社会文化气氛等调动企业家做好创新工作。
上一条: 工资改革的风波
下一条: 驾驭“快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