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马云融资100万美金。有了钱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世界500强请人。结果他请来的负责营销的副总裁,第一个月跟他谈市场预算的时候,说今年需要1200万美金,还说以前最少要花2000万美金。马云总共才融了100万美金,实在没办法,最后只好又请他离开了。就是这件事让马云认识到“办公司不是要找最优秀的人,而是要找最合适的人” 创业是一件非常美妙而又充满痛苦的事情,也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选择合作伙伴一定要非常谨慎,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对于企业而言,衡量人才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是他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从创业要求的角度说,匹配的就是人才。理性的用人标准是不被人才的光环所诱惑,而是紧紧扣住“企业发展需要”这根弦。 1999年9月,阿里巴巴网站建立起来了,马云立志要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10月,阿里巴巴获得以高盛牵头提供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马云立即着手的一件事情就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 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担任。”当时,在阿里巴巴12个人的高管队伍成员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接下来几年,阿里巴巴聘用了更多的MBA,包括哈佛、斯坦福等学校的MBA,还有国内大学毕业的MBA。但是,阿里巴巴请来的很多业界高手们,却严重“水土不服”。他们总是讲得头头是道但结果干起来全错!后来这些MBA中的95%都被马云开除了。 马云后来回忆道:“我跟北大的张维迎教授辩论,首先我承认我水平比较差,95%的MBA都被我开除掉了,难道他们就没有错吗?怎么可能95%都被我开除掉?肯定有错。因为这些MBA一进来跟你讲年薪至少10万元,一讲都是战略。每次你听那些专家跟MBA讲得是热血沸腾,然后做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从哪儿做起。 错误让马云明白,公司当时的发展水平还容不下那样的人。那些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平确实很高,就如同飞机引擎一样,但是将飞机的引擎装在拖拉机上,最终还是飞不起来。 马云说过:“办公司不是要找最优秀的人,而是要找最合适的人。波音747的引擎是很好,但如果你配的机器是拖拉机,发动引擎就会爆炸。”马云曾不断地对人们说:“我考三次大学没有考上,一定很平凡,如果你们觉得我今天是成功的,那每个平凡的人都能成功。”可以说,阿里巴巴现在的成功离不开这一用人理念:找到最合适的人才,放在最适合的位置。 在阿里巴巴,有这样一句名言,“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跟潜能”。作为管理者,要有知人善任的能力,要能够识别队伍中每一个员工的能力,根据员工自身的能力和专业学识,将其放到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岗位上,既不能大材小用也不能小材大用,以便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用。
上一条: 人才发展|唯才是用,而不是唯文凭是论
下一条: 人才发展|卡内基任用强人成就钢铁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