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管就位 青岛海尔清理关联交易



  四位高管辞职一周后,青岛海尔(600690.SH)于4月25日公布了2007年年报,该年度公司营业收入294.7亿元,同比增长26.94%;净利润7.54亿元(其中归于股东的净利润为6.44亿元),同比增长18.27%,每股盈利0.481元。



  青岛海尔三高管因“个人原因”辞职



  该业绩虽然低于之前预测50%的增长,但还是达到了高管激励计划的条件,前董事王召兴等离职高管错过了青岛海尔随之而来的股权激励。



  海尔高管变阵 80后掌管资本运作



  据记者了解,青岛海尔高管辞职属突发事件,公司紧急调整人员。张智春、王召兴分别辞去海尔集团副总经理和副董事长职位后,同样来自海尔白电运营集团空调产品部总监王友宁接任了张智春的副总经理的位置。



  同时,海尔集团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谭丽霞也空降青岛海尔出任公司董事,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教授肖鹏则接替了前独立董事王超的位置,原海尔金融集团境外资本运作中心项目经理刘甲坤也接替辞职的李吉庆成为公司的证券事务代表。



  此外,在原副经理张世玉辞职后,其副总经理的位置这次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补缺,原董秘纪东跳槽后,其位置也一直由公司副董事长崔少华兼任。



  据记者了解,在青岛海尔大幅度调整公司高管并酝酿新的股权激励方案的同时,对公司此前的关联交易的处理成为此次调整的重点。



  整合财务公司



  记者了解到,青岛海尔的采购、物流、存款收益和销售一直是掌握在其大股东海尔集团、海尔电器国际和海尔投资手中,青岛海尔作为一个法人实体,实质上是个业务结构不完整的且受制于人的公司。



  2006年底,青岛海尔进行销售改革,成立了42家自己的销售公司,然而公司的采购、物流和金融依然控制在集团手中。



  青岛海尔2007年年报显示,公司依然与海尔集团控制的公司存在超过400亿元的关联交易,其中与海尔集团控股的青岛海尔零部件采购有限公司的关联交易金额就接近187亿元,并预测这一数字在2008年将提高到252亿元,按照代理费2.25%的比例,青岛海尔2008年将给青岛海尔零部件采购有限公司和海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支付的费用将高达5.6亿元。



  此外,青岛海尔出口产品主要利用海尔集团下属的海尔集团电器产业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大连)电器产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平台销售,公司按出口产品FOB价的1.5%支付平台使用费,出口产品的相关费用由青岛海尔承担,2007年关联交易金额超过78亿元,青岛海尔为此支付的费用超过1亿元。



  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表示,如果零部件采购和海外销售都由上市公司自行操作,虽然营销和采购费用会大幅上升,但是节省下来的费用完全可以为公司至少带来几亿元的净利润收益,从工贸公司向青岛海尔全资的销售公司的过渡就证明了这一点。



  与此同时,2007年底,青岛海尔现有的24亿元现金存款中,有22.7亿元放在海尔集团财务公司,虽然青岛海尔持有财务公司42%的股权,但是对财务公司的利息和其他收入,海尔集团依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上一条: 李健熙下台 谁来救赎三星?

下一条: 领军企业扬名中国制造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