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超市本身并不制造商品,要让顾客能从超市购得他们想要的商品,超市业者必须通过某种渠道,使用相应的工具才能使商品到达顾客手中,这样一个过程通常称之为物流。
物流,来源于英语“Physical Distribution”,广义上应理解为“生产到消费之间物资(商品)的物理性流动,是为此而开展的活动、为此而投入的社会资本等体制的总称”。在经济领域中主要有生产、流通、消费三种形式,而物流就是流通领域物理性方面的概念的总称。
超市是消费领域的一种业态,超市的发展与物流的完善和发展密不可分。在物流实际运作中可大体分为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采购物流和回收物流。对于超市而言,与之密切相关的主要有销售物流、采购物流和回收物流。物流活动又可细分为采购、包装、保管、装卸、运输、配送、信息处理以及流通加工等。其中采购、包装、保管、装卸和运输是最基本的物流活动。
采购
一种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认为,仅仅新近采购的商品才需要跟踪管理。但正是表面上看似成熟、已经产生了利润的商品,实际上可能已经步入衰退期了
现在,国内中小型超市大体的运作方式是就近采购。这主要是受中小型超市的销售量及相应的库存管理条件的制约。对采购环节的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商品品类的确定
中小型超市以往追求的是系列化经营,大家所追求的是顾客最好能在本店实现一次性购物,但往往忽略了资金周转及货架空间的合理利用。经过长期的经营运作,从信息中心的数据分析情况看,超市80%的利润点主要集中在20%的商品中。因此应最大可能地组织采购人员利用信息中心的信息,组织采购产生80%利润的商品,并利用腾出的空间引进一些新的有吸引力的产品,以吸引客流,同时还可以合理地控制物流成本。
笔者所在的城市服装专卖店比比皆是,因而在超市运作中减少了高档服装的引进,不仅减少了资金的积压,还增加了营业空间。合理地利用店内好的位置吸引供应商租用场地,往往能取得比多而全的采购好得多的效益,并且可以减少积压,提升资金周转率,增进物流的顺畅运作。
(二)商品引进后的跟踪管理
这一环节是商品购进后最重要的环节。商场销售的好坏、利润的高低、采购人员效益的评估都是从这一环节中得以控制、体现的。一种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认为,仅仅新近采购的商品才需要跟踪管理。但正是表面上看似成熟、已经产生了利润的商品,实际上可能已经步入衰退期了。
笔者在实际运作中体会最深的就是服装的采购了。每一种新款的服装在引进前都是经过市场调查的,因而在第一批销售时利润可观且周期可能很短。但追加二、三次进货后,往往造成积压、亏本。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在第一批货的销售过程中,采购人员都会关注其销售情况,受高利的蒙蔽,到第二次引进时,就会依据本公司第一批货的信息来确定数量,而忽略了市场饱和度及竞争商家的销售。许多服装的销售期在2~3个月就会进入衰退阶段,这种情况下加大了产生积压的可能性。因此采购人员必须对每种引进的产品进行跟踪,依据市场实际情况,对商品进行及时调整。可以把商品在不同连锁店中依不同的区域进行调拨,并对销售不好的商品进行促销、特价处理等,以尽快回收资金。
(三)为供应商提供尽可能的服务
在生意上追求的是长期的利益,而与协作伙伴共同发展,令其得到合理的利润并及时结款是保证长久合作的基础。与供应商保持信息共享,对供应商的货物提供及本公司的货物采购有相当好的效果。如果电脑资料显示某供应商的某种商品一个月出货1000件,而且每次出货时间间隔相差不大,这说明该商品市场需求相当稳定,那么该商品的引进就能使超市有一份稳定的利润。
(四)采购人员必须廉洁诚实
此项看似与物流无关,但所产生的效果是长期的、隐性的。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是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采购人员一旦接受了供应商的礼品、红包,则可能出现:
1、供应商成本加大,相应的就可能反映在商品进价上;
2、易受制于人,不能公平进货及严格验货,容易被供应商以次充优;
3、公司运营成本及风险系数加大;
4、违背公司规定或国家法规。
采购人员最好半年或一年调换一次业务范围。对于超市采购而言,实行进销分离体制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当前国内中小型超市管理处于一种落后、混乱的局面,且有很大一部分是家族企业背景的状况下。
包装
包装一般分为商业包装和工业包装。与包装有关的因素有货物是否易损、易碎、可承受多大压力,包装材料缓冲性能以及物的流通路线等。在超市实际运作中玻璃制品、陶瓷制品、精品、瓶装流质食品等都是易损、易碎品。
保管
保管一般而言是在时间上对生产和消费间的差异进行调整。对于中小型连锁超市而言,保管主要是仓库(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及各分店在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的一种职责。仓库要对所购商品进行暂时保存,备齐商品,并对商品进行定价、贴标价签、包装或简单加工(如对生鲜食品的分割、清洗、包装,对某些商品进行拆分或打包等),促使物流加快。从这一点而言,超市的仓库更主要的是在执行流通仓库的职能,因而对商品的保本储存期及保利期的分析和确定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对商品进行跟踪的一种方式。
笔者所在的公司有一个3000㎡的物流配送中心,配备了齐全的电脑管理系统。刚开始时仅是依据电脑中的数据对仓库中的商品进行数量上的管控,而忽略了仓库本身也必须承担如租金、人员等费用,到年终核算物流中心的效益时才发觉无从下手。在引进了保本储存期及保利期的核算方法及相应的库存上下限等管理方式之后,在中心的每一期报表中就能体现出库存中每种商品的效益,也就知道了3000㎡仓库每平方米的库容效益,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也对采购部门的产品追踪起到了相当大的协助作用。推行到各分店后,能对效益不高的商品进行及时处理,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
保本储存期不是指商品库存时间,而是指商品采购进来到销售出去的期限。公式如下:
商品保本储存天数=(商品毛利额-商品固定费用-商品销售税)/商品日增长费用
例如,某种商品毛利额为2000元,固定费用和商品销售税为500元,平均日增长费用为30元,则:
保本储存天数=(2000-500)/30=50天
那么该种商品在50天内全部销出则可盈利,若超出50天,则每多存放一天就多亏损30元。
有了商品保本储存天数,依据电脑提供的月平均销售,就可知道:
商品保本储存额=月平均销售×商品保本储存天数
保利期公式如下:
保利期=(商品毛利额-商品固定费用-商品销售税-目标利润)/商品日增长费用
装卸
装卸是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作业。在装车时应对商品分性质堆放。比如重的商品(如饮料、调味品)不能全部装在车厢的尾部,易碎品周围应用软性商品(如针织品、纸品)填实空隙,防止在运输途中发生破碎现象。
运输
目前国内中小型超市,主要以汽车运输为主,铁路运输在许多地方并不实用。使用何种运输工具应视具体的商品予以合理选择。在运送生鲜食品时,必须使用冷冻车或保鲜车就是对特殊商品的特殊处理。此类商品利润相对较高,且商品周期短,因而也有利用飞机进行运输的。不管采用何种运输方式,最重要的是考虑商品价格中运输成本的比重。
国内中小型超市目前基本上都以发展连锁店为战略目标,配送中心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公司内部配送中心、社会配送中心和加工型配送中心,其中以公司内部配送为主。配送中心的发展趋势是:
1、公司内部配送中心将走向优胜劣汰,少量大型的、有较高组织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配送中心将最终走向社会化;
2、专业的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将通过扩大代理权、实现契约化配送,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这也是中小型超市能与大型超市进行竞争的条件之一;
3、多个系统、企业乃至地区各自的商品配送中心,突破自身制约条件,开展交叉配送,或联合起来共建配送中心,实现集约配送。
上一条: 中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综述——兼谈对我国公司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下一条: 重返珠三角:强势民间弱势政府 富足得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