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求职,何以快速高效

张小明

今天去网上的找工作,那才叫多、快、好、省。打开电脑,拨号上网,想找什么类型的公司,想做什么职业,期望多少收入,选出愿望、确定、检索……适合你的求职信息即在你面前展现。这时,把你的简历和求职信通过E-mail发过去就是了。稍后,看看自已的信箱,便会有好几家公司回信。网上求职,真的像这般理想吗?有过网上找工作的人都知道,网络求职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简单。要使网络求职实现快速高效,必须“搞定”一些“小窍门”。

好网站让你事半功倍

现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机构都纷纷上网,为求职者提供了相当多的应聘机会。不过,人才招聘类专业网站有几十个之多,但相当多的招聘网站信息量少得可怜,“最新招聘”常常是一个月前的信息,这似乎是专业网站的通病。所以,你首先要知道哪些招聘网站能够提供足够多的信息供你浏览。否则,你将不得不在几个不同的网址上跳来跳去。不要太注意网站的免费服务,其实,有的收费项目更好。找到理想网站后,最好把它放在“收藏夹”内,以便下次能迅速查询。

避开网络“高峰”时间

上网的高峰一般都集中在中午和下午5点以后,这段时间内传输速度慢,填写有关求职表格时还会出现错误信息,因此,避开这段时间,特别是在上午6:00—12:00之间, 上网求职会令你产生一种走上信息快车道的畅通感。

按图索骥巧搜索

面对网上招聘信息的汪洋大海,怎样才能找到最符合自已需要的信息呢?为了节省时间,你可以建立并保存一些个性化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公司名称的关键词、位置、地址、全职或兼职等。此后,当你上网时,就不必再重新输入这些要求,而网络则会继续根据这些要求帮助你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因特网使你的求职过程变得快捷起来,但是,你应该申请一个E-mail号,并熟悉现代的通讯方式,如今,有的先进的招聘网站可以让你将自已的特殊要求通过它的搜索装置,一旦搜索装置鉴别出某些新的工作适合你,它就会自动给你发E-mail。所以随时查看自已的E-mail,会使你成为某项工作的最初几位申请者之一,使相关的人力资源经理对你有更深的印象。

及时下载重要信息

有些招聘页面内容较多,岗位、条件罗列一大堆,有的来不及看,又怕漏掉,最好的办法就是下载网页。可以选择一个名为“求职”的文件夹,把选中的网页下载到自已的求职文件夹目录中,等离线后细细“品味”。从网上下来,应及时整理信息,可以用笔记本记录,也可采用电子文本的形式,把网上有用的求职信息、网站、单位重点记录,有的网站有个人信息记录密码,最好把密码写在本子上,免得忘记了增加麻烦。

精心设计个人主页

为了让用人单位全面了解你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个人主页。一个制作精美的主页往往能体现求职者具备相当高的计算机综合处理能力,包括文字处理能力、图像处理能力及信息综合处理能力。用人单位根据个人主页制作情况,便可对其电脑水平做出初步的评判,这比“口头回答”要真实、准确、直观得多。

个人主页对求职者个人来说更是如虎添翼。个人主页放在网络上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不受时空限制,求职者只要告知用人单位个人主页所在“网址”后,用人单位24小时都可以随时随地调阅,十分方便,快捷。由于网络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使得求职者的信息能快速、便捷地传遍全国,甚至全球,可选择的用人单位大大增加,就业范围也大大扩大。

采用各种主页制作技术制作版面精美、内容丰富的“个人主页”,除采用图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外,更重要的是内容要丰富。由于是求职性主页,因此,“自我介绍”就是“重头戏”了。主页可以将有关的资料作整理后作系统的设计,不仅有自我介绍,还有求职信、推荐信等,可能的话,可以将专业介绍、学校概况、个人详细履历、家庭环境等内容全面上网,以利于用人单位对自已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然而,制作“个人主页”对求职者的计算机、文字写作、创意策划、版面编排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目前来看,拥有个人主页基本上还是资深网虫的专利,据悉,目前大多数国内人才网站纷纷开通了相应的业务,使之成为网上求职新时尚。

先确认后联系

与其他广告载体相比较,网络招聘广告的真实性值得推敲。各类人才网站,特别是小型网站,信息量明显欠缺,信息本来、就是以速度见长的,但是小网站上的招聘信息都是从大网站上下载的,虽然招聘信息内容没错,但网站在完成下载、处理、制作等程序后,绝大部分已经过时无效。大型公司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往往一次招聘很多类型的人才,一些人才网站此时却充当“筛子”的作用,只发布其中一部分职位。还有一些人才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时,将招聘单位的地址、电话、E-mail都撤换掉,致使求职过程中多了一道关卡。不少求职信件不能寄到招聘单位,耽误了求职者的宝贵时间。对此,求职者一定要注意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别,在找到理想的求职信息后,应先致电招聘单位确认其真实性,再发送求职简历,尽快进入供求双方的真实接触阶段。

上一条: 跨世纪主管应有之思维

下一条: 五块钱的误会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