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极大的震惊。中原大战一结束,蒋介石立刻掉转头来,集中重兵对南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围剿",从1930年1月一1934年10月,先后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前四次红军反"围剿"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第五次反"围剿"却失败了,使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长征。(前三次反“围剿”均由毛泽东领导,第四次是由周恩来.朱德领导.) .



1933年秋,蒋介石又亲任总司令,先后调动了100万军队并吸取前几次失败的教训,采取了在政治上对中央苏区进行严密的封锁、在军事上采取堡垒推进、步步为营的新策略。面对蒋介石疯狂的"围剿",红军组织了第五次反"围剿".但由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与红军主力8万人被迫于1934年10月离开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长征。王明等人的错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随军带上印刷机器、军工机器等一切笨重器材,战略转移成了大搬家。全军8万多人在山中羊肠小道上行进,拥挤不堪。最惨烈的湘江战役之后,红军由8万人锐减到3万人。) 。在事实的教训下,部队明显的滋长起怀疑不满和要求改换领导的情绪。

长征线路:

瑞金出发---- 冲破四道封锁线---放弃湘西,改道贵州----攻克遵义,召开会议---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到陕北与刘志丹,等会师---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8万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此时蒋介石又布置了个口袋,如果红军去湘西,必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此时毛泽东向中央建议,放养赴湘两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改道贵州。



遵义会议召开时,当时尽管红军没有钻蒋介石的口袋,但是仍处于生死关头。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中国革命开辟了走向胜利的航道。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批判"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路线,结束了王明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张闻天负总责;会后行军途中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一反以前的行军方式,好象获得新的生命。毛泽东率领的部队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四渡赤水,使敌军感到扑朔迷离,疲于奔命。3月下旬,红军又南渡,乌江,佯攻贵阳,慌得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调云南兵增援。红军又掉头向北,以急行军速度,在5月9日全部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红军冲出国民党重兵的追堵,克服了雪山草他的自然险阻,经受了饥寒伤病的折磨,表现出惊人的智能与毅力。



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从贵州省瑞金出发,经过了11个省:赣、湘、闽、粤、桂、黔、滇、川、康、甘、陕,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行程二万五千里。1935年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徐海东、刘志丹等领导的红军胜利会师。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毫不动摇地保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念。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艰苦;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第五次反"围剿"前,红军已有30万人,可是三支主力红军会合时,已不足三万人。但是这些经过千锤百炼后保存下来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极可宝贵的精华,构成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毛泽东同志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因为正当抗日烽火即将在全国燃起的时候,三支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陕北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转入了新的斗争。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转入了新的斗争.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正如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写的史书《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谈到的:"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也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上一条: 海王的品牌构筑与有效传播

下一条: 环氧乙烷钢瓶爆炸事故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