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缘何美国成功,日本失败
新经济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新经济在美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使美国经济出现了近10年的连续高速增长和低通胀、高就业,它还大大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改变着几十亿人的生活状况和思维方式。
新经济与组织经济、网络经济究竟是不是一回事?新经济为什么首先在美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它给人类社会和人自身带来了些什么变化?中国发展新经济的现状和前景如何?《改变世界———解读美国新经济》一书运用大量的最新的(截至2000年上半年)材料回答您关切的这些问题。本期为读者辑选了《畅销书摘》杂志中有关风险投资的部分———它道出了新经济发展原因中许多人不大知道而别国难以做到的原因。
为什么只在美国成功?
在美国风险投资发展的过程中,欧洲和日本的风险投资也同步发展起来,但后两者的模式与美国明显不同。美国的风险投资原来主要来自富有的家庭,70年代末期修改法律后逐步转移到退休基金。退休基金总体的运作虽然比较谨慎,但在修改了“谨慎的人”条款后,1979年以后新的法律允许它们将总资产的5%用于高风险项目。这个比例看起来不高,但由于退休基金基数庞大,其绝对数极为惊人,而且来源相当稳定。1991年,美国最大的56个公共退休基金已经将其总资产的4.3%投入到私人资本市场,其中前9个退休基金的投资约在8亿-20亿美元之间。
事实上,风险投资的风险确实很高。美国风险资金投资的项目中,只有20%是成功的,60%不死不活,20%完全失败。但是,正是这20%的成功,利润却可以高达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将整个风险投资的平均利润率提高到远高于银行贷款的水平。而喜新厌旧的美国文化则鼓励这种冒险,并以风险投资家和创新企业家的成功来激励这种冒险。除此之外,欧洲和美国税制方面的区别,也导致了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不一样。美国实行以所得税为主的直接税制,欧盟实行以增值税为主的复合税制。增值税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而且对高增值企业还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以所得税为主的美国从80年代开始减税,其效果恰好可以增加创新企业的收入,令它们更积极地提高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另美国的养老基金和各种捐赠基金都是免税的,它们介入风险投资的积极性很高。美国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只是39.6%,大部分在15%-28%之间,欧洲国家却高达50%,大部分在255-35%之间。凡此种种,都限制了欧洲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日本风险投资为什么不成功?
与欧洲相比,日本的风险投资更为保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的龚晓峰在其博士论文中,仔细对照了美日风险投资的差别,道出了日本企业在90年代失去科技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第一,风险投资家的差别。美国的风险投资家一般是复合型的人才,非常看中其投资的风险企业家的素质、管理团队和企业家精神,而把市场规模和技术看作是第二位的东西。日本的风险投资家大多数出身于银行或证券公司,他们最关心的是风险企业的产品质量,对企业家精神并不关心。而且,日本风险投资家长期不进入风险企业的董事会。因此,日本的风险投资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为风险企业提供长期资金而已。
第二,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的差异。大多数日本的风险投资基金都是银行和证券公司的附属物。公司采取传统大企业的“垂直型”管理模式,更多采用雇佣制,而许多美国风险投资公司是合伙有限制,是“水平式”的小公司。大多数日本风险投资公司对业务的多元化有兴趣。而美国风险投资只关心投资的增值,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比较熟悉的专业领域方面。
第三,创新(风险)企业的差异。美国风险投资支持的创新企业,时间一般为6-8年,现在又缩短到3-4年;而日本则长达15年,这时候的企业根本算不上创新企业了,内部的官僚体制也已经形成。
总的说来,风险投资在美国诞生以后,经过70年代和80年代的制度创新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种与美国冒险和个人英雄主义文化相融合的机制,并通过个人电脑带动的信息产业革命而逐渐发展成型,在短时间内别的国家很难成功模仿。如果想要在这个方面超越美国,其他国家只能根据自己的文化特点,进行创新,发展出符合自己国情的风险投资来。
上一条: 风险投资:打开钱袋子
下一条: 风险投资的“公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