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市场化,何来失败?

当前医疗体制弊端丛丛,这有目共睹,14部委正在会诊、讨论对病入膏肓的医疗体制实施何种手术方案。据说这些部委的官员和专家的共识是:过去20年医疗体制改革失败的原因是市场化,因此,我们需要由政府主导的“英国模式”、“德国模式”来替代现在的医疗体制,由政府出资开办社区医院,承担免费的基本医疗,大病则由社保和医疗保险来解决。



如果他们是对医疗体制动手术的医生的话,那么我想说,他们的诊断是错误的,因此他们的手术方案也必然会是失败的。



1、当前医疗体制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政府对医疗供给的垄断导致供给不足



当前的医疗体制的问题表现主要有两点:看病难、看病贵。而这显然是价格扭曲导致的供给不足的症状,典型的计划经济病。如果真的是市场化的话,看病难和看病贵不可能同时存在,因为在市场体系中,医疗价格的上升必然吸引投资、刺激供给,从而消除看病难的问题,竞争也会导致价格的下降。



事实是,目前医疗仍然保有高度行政管制,由于这种管制,民营资本难以自由进入,使得这个领域中的供方——公立医院拥有明显的垄断优势。而民营资本和公益组织,进入医疗系统还有很多政策性障碍。例如,民营资本不允许设立公益性的医疗组织,不允许成立非政府组织,不允许国外组织在国内开展活动。又比如,为了防止竞争,全国许多省市规定 “公立医院周围500米不允许设置民办医院”。关于这一点,卫生部高部长也承认,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



按理说,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长会高于经济增长,但中国医疗服务供给的增长远低于人均收入的增长。1978年到2004年中国的GDP增长了近十倍,而卫生机构的床位数只增加了60%。政府垄断导致整个中国的医疗服务严重供给不足,不仅诱发了医疗费用的超常增长,而且导致了现在形形色色的其他问题。



且不说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受到的准入限制。就说少数幸运进入这个行业的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他们在过五关斩六将获得营业执照之后,却发现自己和公立医院并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竞争。其一、在非公立医院就医公费医疗和医保不能报销,使得民营医院不能从事基本的医疗服务;其二、民营和外资医院必须上缴营业税,而公立医院则享有免税待遇,享有政府的拨款和政策优惠;其三、卫生部门是公立医院的直接管理部门,裁判员和运动员是一家人。



由于以上原因,民营和外资医院无法与公立医院进行竞争,大多门可罗雀,基本处于亏损的境地。他们只能将业务集中在一些诸如乙肝、不孕不育、肾病或者移植手术之类的“疑难杂症”上,而这些疾病的治疗,由于难以治好,加上缺乏监管,一些民营医院用夸大疗效、欺骗的手法来吸引患者,使得医院声誉受损,客源更加稀少。因此,到目前为止,医疗系统95%以上还仍然是公立医院。



2、行政垄断背景下的“市场化改革”不是真正的市场化



在这样一个由公立医院组成的、高度行政垄断、官僚气息甚重的行业中推行“市场化改革”,无非是让医院、医生的收入与经营挂钩,下放经营权和药品定价权,让公立医院在享受政府补贴和优惠之外获得收费的自由。



这就必然形成一个计划经济行政垄断下的“商品化”的怪胎:卫生部门一边下红头文件管医院一边办医院,把持公立医院,垄断医疗市场,对民营医院实行歧视性政策;公立医院一边享受政府拨款一边高收费;医疗资源高度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导致患者看病难、医院就诊排队、高额的医疗费、医生开大处方做大检查、医疗腐败、收红包拿回扣、老百姓看不起病、医疗事故不断等等乱响。

这样的医疗体系打着市场化改革之名,行计划经济垄断经营之实,其实是在败坏市场化的名声。



3、医改唯一的方向是开放医疗市场



要改变这种现状,政府需要做的无非是:1、鼓励民营资本参股收购公立医院,开放医疗市场,无论是盈利性医院还是非营利性医院都全面放开,让民营资本、公益组织自由进入;2、放开医药价格管制,让市场决定医药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疗资源配置更为合理;3、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的监管经营分离。这才是真正的市场化,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而打着政治正确的旗号,彻底否定市场化、从而让政府全面直接介入公共日常医疗服务,回到过去的计划体制模式,毫无疑问是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我们将会必然遭遇到医疗服务供应不足、服务质量低下、医生缺乏积极性、技术创新缓慢等老问题,再一次坠入恶性循环之中。当这种模式失败的时候,买单的将是全体公众。

上一条: 中国味道 梅花味精的品牌之路

下一条: 深度营销运作六策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