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的展现

在官本位的文化环境里,我国企业里占据领导岗位人的行为表现,与官场何其相似!我们有必要依照上面的分析,对领导作用进行再认识。首先我们要纠正以下的传统观念以及相关的态度:

以为行政职务就是领导职位,履行岗位职责就等于实行了领导。在经理人岗位上,你可以是领导,也可能是事务主义者,八面玲珑的维持会长,甚至只是一个传声筒。我们见过地位很高的人士,他们统辖很多人,人们称呼他们“领导”,但他们一点领导作用也起不了。每天尽管不闲着,但是出去开两个星期的会,下面的业绩也不受影响。职务不造就当然的领导。

以为领导资格来自地位而非自身影响力。以为非得有地位,才有资格领导;地位越高,领导权力越大。自己如果没有职务,对不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靠地位和权力的领导不可靠。毛泽东在早期党史上地位不高,不过是“毛委员”。可是他的主张正确,领导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终于在1936年的遵义会议上获得党内最高层的承认。同一个伟人毛主席,明知全党都不理解,靠地位和权力发动了文革,在盲目崇拜的推波助澜下,最终演成历史悲剧。

以为权力和地位是个人成功的象征,获取特权的手段。一旦获得地位,能上不能下,如果发生平移、明升暗降或降级,怨天尤人,似乎丢尽了面子。这些都是官本位传统留下的劣迹。地位与利益紧密相连,追逐权力是官僚体系的通病,企业内虽不那么明显,但是为了维持权力,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排斥异己,相当普遍。互不服气,因此有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之说;出于个人利害冲突,与其他部门持不合作主义,怕别人走到前头,不愿别人成功,不让别人分去风头。对领导型的管理者来说,地位标志责任,权力保证执行。

以为谁的地位越高,谁的能耐越大,发言分量越重,越有资格要求别人无条件服从。于是自恃,自傲,指挥凭个人意志,对他人颐指气使。常常无视真理,不看事实,不管方向。


上一条: 领导力的重要性

下一条: 应税交易法则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