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卓越的领导者是管理者追寻的境界。现实中管理者不要做“晁盖”,而要学“宋江”。要赢得人心;要成就对方同时成就自己;要为自己及下属提供表演和成长的舞台;领导者要成为下属的导师、教练、朋友的综合。要强调:让资质平平的下属能超水平发挥。 晁盖,《水浒传》中开创梁山基业的第一任最高领导人,武艺高强,仗义疏财,为人豪爽,且胸怀宽广,确实赢得了下属的信任、信赖和信服。但其与后来“入职”、资历尚浅的宋江相比,明显进取心不强—不考虑怎样把梁山事业的平台做大,或者为下属谋个好的将来,而且也不提高自己能力,去建功立业,只是坐吃山空,吃创立基业的老本。 所以,作者施耐庵只好让他在梁山事业高潮到来之前,就牺牲在曾头市。相信,如果他健在,被宋江取而代之也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宋江与之相比,眼光敏锐,洞察力很强,知人善任,肯于帮助落难的朋友,喜欢结交高水平的英雄好汉,“入职”前已经有了极高的美誉度,甚至赢得了业界的“崇拜”。更重要的是,他“入职”后,还在不断进取,延揽英雄,时刻想着把梁山的事业平台做大,想着为手下的弟兄们谋一个好的出身,与对方互相成全,最终成为梁山的绝对领导者。 管理者的领导力对组织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很多管理者都在苦苦寻求如何提高领导力,成为卓越领导者。然而,现实中不乏有管理者会犯“晁盖式”的错误,习惯于依靠管理的职位来影响下属,只有管理者的职位而没有领导力,忽略考虑下属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忽略自身的不断进步,最终导致管理的失败,影响整个组织的长远发展。究其原委,是对领导力本质缺乏足够认识,没能区分管理与领导的区别。 1.管理·领导,要区分清楚 提到“管理”,你想到什么?答案很多,职位,计划,组织等等。提到“领导”,你又想到什么?答案也很多:上级,控制,命令,权力,远见,个人魅力等等。由此看出,人们对“管理”、“领导”的理解是不同的,也是不专业的。 从学术角度来讲,管理是与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是不基于职位影响一群人在团体利益的框架之内去实现个人利益的能力、行为和过程。领导与管理是相互联系的,但二者并非等同的关系。在管理的过程中,仅有管理,仅仅基于职位影响下属,仅有组织目标是不够的,还要提高领导力,即提高自己不基于职位影响别人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现在企业要求管理者会管理更要会领导。正如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所说:“别再沉溺于管理了,赶紧领导吧。”过去的管理者是“经理”,其表现是控制者、干预者、约束者和阻挡者;现在的管理者是“领导”,应该是解放者、协助者、激励者和教导者。 (1)管理与领导的不同。 领导比管理更有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从要素性质、过程等内容来看,管理只不过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更重视寻求稳定,按部就班,维持原状,注重企业正式组织结构,依赖于控制,重视时间和方法、结果,而领导需要实现领导者和下属及群体的共同目标,注重探讨革新通过激发信任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注重长远,重视工作内容和原因、希望。相比, (2)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 领导者要比管理者更适合现代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的权威源于正式职务,而且可以把权威转授他人,处理事物注视着盈亏结算,强调以正确的方法做事;而领导者的权威来源于下属的认同和追随,无法转授他人,处理事务关注着改革、原创和广阔的视野,强调做正确的事情。 基于上述分析得出,管理与领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是否不一定基于职位影响别人;是否共同目标和利益;是否双向互动,与下属互相成全、一起成长、共同提高。如果回答“是”,就是领导,回答“否”,就是管理。另外,领导要确定方向,决定把梯子架在哪面墙上,而管理要确定过程和步骤,决定怎么爬梯子。显然,只有先“决定把梯子架在哪面墙上”,后面的工作才可开展。 领导和管理角色很少分离。当一个领导者不一定基于职位给追随者注入活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与成长意愿,调动追随者的积极性和潜能以实现共同目标时,他们主要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当他们基于职位管理日常的行政事务:如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资源的分配,实施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以实现组织目标时,他们主要发挥管理者的作用。 在管理的实践中,需要注意: 第一,习惯于依靠管理的职位来影响下属,只有管理者的职位而没有领导力,最终会导致管理的失败,影响整个组织的长远发展。 第二,在管理的过程中,仅有管理,仅仅基于职位影响下属,仅有组织目标是不够的,还要提高领导力,即提高自己不基于职位影响别人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第三,并不是所有管理者都能领会到领导力的真谛,而领导力的真谛,恰恰是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的独特内容。这不仅会制约领导力的提升,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第四,有些管理者之所以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关键是他们身上具备某些优秀素质,而这些素质是可以培养的。 2.领导力的真谛:满足共同利益 一直以来,很多企业管理者都苦于无处寻觅领导力的真谛。实际上,管理与领导的区别,恰是现代领导力的本质,即不基于职位影响一群人实现共同目标的影响力。 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管理者都能领会到领导力的本质,而领导力的本质,恰恰是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的独特内容。这不仅会制约领导力的提升,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当年三九集团的创始人赵新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创业,把一个军队药厂缔造为一家庞大的企业集团,他掌舵这个集团长达19年,1999年达到了70亿的销售额,其中二十多家核心企业的销售额达到25亿,四十多家子公司销售额达到45亿。有3家上市公司。到2004年拥有超过200亿元的总资产,当时人称“企业教父”,他自己任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并且兼任着多家子公司的董事长和总裁,集团不设副总经理,集团的中层管理者及核心企业和子公司的中层管理者的任命都有他一人决定。 1993年,其中层管理者的收入可以高达3000—5000元,是业内的十倍,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激励。到1999年,其中层管理者的收入只有5000—7000元;在业内仅算中等水平,这已经无法调动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了。 一开始,赵新先确实赢得了下属的信任、信赖和信服,甚至崇拜。而且确实也把事业平台做的足够大。但他没有考虑为下属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也没有继续提高自己,与下属实现双赢和共同提高。
下一条: 乔春洋:品牌个性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