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传统企业的大老板不理解为什么做电商的人每天像打个鸡血,这是因为线下开第一家店很兴奋,开了第三家十家店之后就麻木了。电商一直有新的东西出现,只要你愿意,有很多让你创新和兴奋的事情做,很多都不重样,而且你直面各种竞争,可以马上分出高下!最重要的是这里平等和开放,思想也能得到尊重。
近段时间接触了不少传统品牌在做电商的,有卖内衣的,有卖女装的,有卖手表的,甚至还有卖减肥药的,形形色色的品牌,都有一个相同的诉求:销量。他们的诉求简单、明确且急迫,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费用、最明了的方法吸引更多的流量、卖更多的货!
对于每个做电商的人而言,这诉求似乎再平常不过,合情合理,但从他们言谈间的唉声叹气,也透露着这看似简单的诉求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烧钱似乎就成了这些传统品牌想要在电商杀开一条血路的唯一选择,但烧直通车、拼钻展之后却发现这是一个无底洞,烧钱的电商就像一个张开血盆大口的怪兽,无情的吞噬着这些传统品牌赚来的那些微薄的血汗钱。
传统品牌是依靠批发流通渠道做起来的,通过代理商控制区域市场,再由代理商来发展加盟商,这样三级阶梯式运作市场,对于很多传统品牌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因为你就是把全国所有的省级市场都做了也不会超过30几个代理商,像服装类的代理商,做得最好的品牌,也不会超过二十几个,能够做到这样的品牌已经不得了,在国内算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品牌都在10-20之间。
一个品牌面对10-20个客户的时候,这是很简单的事情。比如说开发一个代理商,往往都是倾全公司之力来运作的,代理商来到公司好吃好喝的伺候自然不在话下,政策条件也是有话好商量,就算个别的代理商好那么几口小酒,可以,马上安排能喝的员工上,口号就是:不但要喝好,而且要喝倒。再不行,客户还好唱两曲,可以,马上安排最好的KTV,让你一次唱个够,再不行,还要整点别的,可以,马上安排。。。。。。你懂的。
也就是说,当一个公司面对一个代理商的时候,总有办法搞定客户,喝酒唱歌图个乐,总有一口适合你,那么这生意也就成了,所以,当有人胡吹神侃把和客户吃吃喝喝当成是营销的时候,我总觉得很难为情。
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是最接近实体经济市场的互联网经济形态。我们可以将淘宝看做一个大商场或者大超市,马云在干的事情与苏宁张近东、万达王健林本质上完全一样,区别无非在张近东王健林所出租出卖的是“实体店铺”,而马云所提供的是“虚拟店铺”,大家都是建好市场了,把人气和客流做起来,把铺位租给一个个卖家……大家都要将人流最多最好的货架和铺面卖个更好的价格(网站首页广告位、排名等等)卖给商家。与此同时,他们也都同样需要收集了大量的消费数据来优化商场的运营,建立一套机制和规则来保障这个卖场的信誉。
淘宝及电子商务的优势体现在三点,建店成本低:相比较万达苏宁每个店面必不可少的土地及建设成本、电子商务的店面建设成本近乎可以忽略;管理成本低:电子商务对信息流、风险流、资金流、促销流等管理的完全电子化,使得其管理成本实现最小化,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交易成本低:无论从卖家角度还是买家角度、以及作为庄家的淘宝,其交易成本都远低于实体性市场。除却实体店面的体验性优势,总体成本最小化使得电子商务网站发展速度和效率具备了不可比拟的优势,其超出传统实体商场n倍的发展速度及盈利能力也是必然。
但无论怎么样,通过电商传统品牌是拿到了走向大众化市场的入场券。这也是传统品牌走向大众化市场的第一步,电商也成了传统品牌实现零售的第一堂启蒙课,但到目前来看,这些传统品牌交出的成绩并不令人满意,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个手表品牌,在天猫开了一个旗舰店,每个月差不多10多万的销售,这种业绩算是惨不忍睹了,老板很是着急,思前想后,他觉得有必要花钱去做推广,现在的直通车、淘宝客都不能有效地提升流量,剩下一途,唯有进行其他渠道的推广,他明确地讲要短线操作,一个月见效,但不打算花太多费用,一句话:短平快。我看了下他的店:装修粗糙、文案空泛,版面混乱,看着花里胡哨,其实在浏览的视觉上并不好。像这样的店都不用去做技术层面的分析、就知道关键词的设计、宝贝标题的撰写等等这些东西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我跟他讲店铺基础太差,就是引流成功,转化率也上不去,白花钱。他说他就要想把业绩搞上去。
再讲一个内衣品牌的案例,也在天猫开的旗舰店,店铺的装修都是买模板,可想而知,视觉会差到什么程度,所以业绩几乎可以说忽略不计。我们接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装修,重新进行店铺策划,包括文案、产品卖点等等基础的东西都重新来过,等于就是从零开始,等这一切就绪之后,本以为可以大展身手去冲业绩了,但发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这个内衣品牌在线下有十多家代理商,所以网店的价格便受到制约,一旦价格低了,线下的代理商就不干了,哭着闹着找厂家,所以这个品牌的价格一直在天猫坚挺,远远高过一线品牌,也算是天猫内衣类目的一个奇葩吧,但更让人感到诧异的是,那些代理商、加盟商都在淘宝上有自己的网店,他们的价格却远远低过品牌自己的旗舰店,也就是说这个品牌的旗舰店成了这些客户的店和竞争对手的比价对象,所以,业绩惨不忍睹,反而不如客户的C店。
通过以上这2个案例,再结合其他的传统品牌的电商状况,卢晓舟撰文总结出了传统品牌遭遇电商时所犯的幼稚病的病状:
1、流量焦虑症
症状:天天高喊要业绩,要流量,要各种数据指标。
病因:不反思自己为流量、为业绩做了什么储备?不反思自己拿什么去支撑业绩、流量的增长,不反思自己的资源如团队、货品、文案、策划、运等等是否足以支撑业绩和流量的增长。
2、渠道纠结症:
症状:货品、价格受制于实体渠道,总想着做某种区隔,但一时半会儿就是办不到。
病因:传统品牌依靠批发流通渠道做起来的,还没等品牌把实体渠道整明白是怎么回事,电商却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杀到,一下子让品牌慌了神,乱了阵脚,想在网店上拉开架势干一场,却忌惮实体渠道的反弹。
3、技术盲目症:
症状:以为技术就是电商的全部,一谈到电商,你要是不知道几个专业名词,你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话,什么转化率了、SEO、关键词了等等,听到外行张口结舌,以为电商这技术真是彪悍强大。
病因:传统品牌本身就没有IT、互联网的基因,这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模式,传统品牌一接触到电商,就被震住了。但我觉得,如果基础做不好,这些眼花缭乱的技术活都是白搭,纵然通过技术手段把顾客给带进来了,结果可能还是跳转了!把电商唯技术论是一个很大的流派,这些技术流依托淘宝、天猫生存,如果不讲技术,他们靠什么活,再说了,也不好忽悠人了。
4、运营多动症
症状:就是折腾,人员在折腾,合作伙伴在折腾。没有专业专职的团队;今天觉得代运营好,就立马给别人代运营,改天觉得还是自己搞,立马就要自己来做;
病因:战略不明,方向不清,很多传统品牌压根就不知道电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自己该如何对待电商。从代理制的粗放到零售的精细化,很多品牌没有扭转过来,从以前的吃吃喝喝就把代理给搞定了,到现在要苦口婆心的去和顾客沟通,很多品牌不但没有找到方法,而且在心态上还不习惯。
以上的四大症状应该就是传统品牌的电商幼稚病的具体表现,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病因,而这些病因无不指向一个总的病源:电商突如其来的把传统品牌推到了大众化市场,但传统品牌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大众化市场解决方案,这就是传统品牌幼稚病的核心病源。
有一叫高立的武林高手,被仇人麻锋报复。高立因为过惯了隐居农作生活,隐居前本来武功在麻锋之上,但现在没有信心打败麻锋。于是找好友孔雀山庄秋凤梧借了山庄之宝孔雀翎这个天下第一暗器。在孔雀翎的鼓舞下最终杀了麻锋。但后来不幸遗失了孔雀翎,就去孔雀山庄谢罪。
故事的最后结尾是,秋凤梧告诉高立,孔雀翎在上一辈山庄庄主就遗失了,所给的孔雀翎是假的。真正的胜利,并不是你能用武器争取的,那一定要用你的信心。无论多可怕的武器,也比不上人类的信心。
上一条: 再谈 中小企业“变革痛症”
下一条: 企业的扩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