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奶粉监管:给工信部支几招


婴幼儿奶粉曾经让中国蒙羞。



2008年,在举国抗击汶川地震的空前团结氛围下,在世界瞩目中国奥运会的空前骄傲下,中国爆发了三聚氰胺事件,全球参与奥运报道的很多媒体还没有离开北京,就参与了三聚氰胺的报道。一时间,团结和骄傲还没有来得及回味,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便席卷全球。



毕竟,中国每年有将近6000-8000万的0-5岁的婴幼儿可能是婴幼儿奶粉的食用者。事件过去了五年,现在回想,思绪万千。



2013年,有关部门再次推出政策,要对婴幼儿奶粉实行药品管理。我们从中看到了决心,也看到了信心。那么,婴幼儿奶粉监管,如何才能真的彻底管理好呢?我在6月2日在江西南昌参加“中国奶业协会”年会时候遇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追问,最近几天,更是不少媒体采访。所以,在这里我做一个总结,算是对媒体和朋友们的回复。



第一:不管理奶源,一切都白费。



2008年,中国发生三聚氰胺奶粉的核心根源是什么?



是因为中国奶源过度竞争造成的,是因为很多企业只做市场,不做牧场造成的。这是问题的根源。现在,很多企业的检测设备齐全了,但是,我相信,再齐全的检测都会有漏洞,因为总有你检测不到的项目。以前三鹿发现问题,开始也检测不出来是什么原因。



所以,我觉得,要真正管好婴幼儿奶粉,就必须从奶源下手,找到中国奶源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监管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杜绝奶粉安全问题的发生。



第二:管国内企业、放国外企业,可能造成更大漏洞。



我以前说,中国乳业从2000年开始就是国际化的,这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是国际资本助推,投资了中国一些快速发展的乳品企业,第二是国际奶粉贸易助推,不少企业通过将奶粉还原成液态奶,推动了中国乳业总量的增长。而这两点,在最近13年中,一直如同两支藤蔓,缠绕着中国乳业。



投资的不说了,太多了。仅仅说乳制品进口,有数据说2008年,中国进口乳制品大约20万吨,而过去的2012年却已经达到了120万吨以上。



我相信,只要我们真的下了决心,我们一定可以管理好国内奶源和生产。但是,大量进口的国际奶源和半成品、成品呢?我们如何监管?



我觉得,要真正管好婴幼儿奶粉,就必须国内、国外一个标准,甚至国外要比国内的更严格。这就涉及到:A、国外什么企业生产的奶粉才可以在中国销售?B、国外什么样的配方才适合中国宝宝?C、国外什么样的原料才可以进口?D、国外什么样的品牌才能够进入?



现在市场上杂牌子将近200多个,很多产品都是国外小工厂代工。不解决上面的这四点,漏洞会更大。



第三:管正规企业、放开OEM,可能造成监管无效。



我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也不是市场化的反对者。



从市场上,我们初步估计,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上将近有300个品牌,其中,国产品牌大约50个,国际大家熟知的品牌大约20个,而假洋鬼子大约200多个。



OEM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广泛应用在服装、电子产品等领域。在食品领域也曾经有很多成功案例。但是,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OEM这种模式正在造成监管的漏洞。很多商业或投资机构,在中国销售OEM产品,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则采取立即放弃这个品牌,而重新包装一个品牌出来。这在国内已经有实例。



我就亲眼看到,一个在CCTV北曝光的婴幼儿奶粉,在换了一个品牌名称后,在今年3-4月的中国婴童展上重出江湖。所以,我建议,必须对OEM企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在包装上必须明显标注“生产厂家”和“生产厂家的资质”,或者必须体现生产厂家的企业品牌名称。



第四:有必要进行价格评议。



现在,中国婴幼儿奶粉的市场价格十分混乱。



很多人认为中国消费者去欧洲、澳洲、新西兰、香港购买奶粉是因为那里的奶粉更安全,其实是因为那里的奶粉有的比国内价格低出30-60%左右。这更导致了全球产生了一个新的“奶(粉)贩子”群体。将国外或者香港的奶粉贩卖到中国,牟取利益。2008年,中国乳业是被奶源的“奶贩子”搞乱了,今天是被产品的“奶贩子”搞乱了。



同品质的奶粉,有的可能终端价格每罐在400元左右,有的可能是100多元,而消费者却无法判断。我在4月份,曾经会晤过惠氏被雀巢并购前的某高层,他很不理解,为什么惠氏的启赋销售增长的那么快?他问我,中国人到底怎么了?我说:“现在,谈婴幼儿奶粉,中国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惊弓之鸟,而很多商家都利用了这一点。从需求来看,中国奶粉每罐销售1000元左右,都会有销路。”



而2008年到现在,原料没有太多变动,终端奶粉价格却上涨了大约70-120%。我曾经分析撰文说,这是因为三鹿死掉之后,中国奶粉在行业缺乏定价权造成的。因为中国的国产奶粉贝因美、伊利等企业没有承担起行业定价权的战略。



 


所以,我建议,有必要对行业前20名企业,进行价格评议,以杜绝这个行业在价格上的畸形发展。



第五:不打击医院利益链推销,就不会有规范的市场。



婴幼儿要从医院妇产科出生,很多国内外企业都瞄准住了这个推广渠道,更有不少企业每年可能投入上亿或者更多资金在这个渠道进行利益渗透。



于是,在医院出现了很多违规现象,比如:孩子出生强迫吃奶粉而非母乳;孩子的妈妈被动接受妇产科医生的建议给孩子喂养指定品牌的奶粉;孩子的信息被医院出售给奶粉企业;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护士B超师等都成了企业公关对象等等。



婴幼儿奶粉必须退出医院。



过去,已经造成了极大不规范,希望这次出台政策,认真考虑这一点。否则,很多见不得人的利益交易将伤害到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可能因为这种利益伤害到孩子。



第六:管理牛奶粉,不管理羊奶粉,可能造成新的问题产生。



最近5年,中国羊奶粉中的婴幼儿奶粉更是迅速发展,根据业内人士估计,婴幼儿羊奶粉中国市场已经有大约500个品牌,十分混乱。甚至有人预测,下一个“三聚氰胺”就会在羊奶粉中产生。



羊奶粉市场估计2012年销售额大约20亿左右,但是混乱的情况却超过了牛奶粉。有的羊奶粉用牛奶粉,而更多的品牌是难以追溯到厂家。更有甚的是一些胆大的企业自己购买原料包装,很不规范。



如果不进行详细监管,可能造成较大的质量的事故,让中国乳业再次蒙羞。



第七:审查异地化、长效化、责任化,可能才有效。



我们看到这次政府的决心,所以希望这次审查更有效。



在审查上,我觉得首先要是专业的队伍,其次要异地化,再次要带队责任追究。异地化审查可以杜绝腐败,防止有问题企业公关;其次,审查不应该是一次性的,应该采取长效化机制,比如每3年审查一次,这样就可以杜绝生产环节的问题;再次,审查小组要追究关联责任,如果审查不仔细,有问题要出发相关审查人,这样就可以杜绝审查走过场。



第八:有必要对核心信息在包装上公示。



乳清粉、奶粉产地、工厂名称、工艺方法、原料保质期、非营养添加剂等重要指标,有必要在包装上进行公示,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



我注意到,国外很多品牌和假洋鬼子产品大多都在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了麦芽糊精,以降低成本和保证产品的冲调性。而大多数国产奶粉却都没有加。麦芽糊精是什么,大家可以在网上查查。像这样的非营养添加剂,有必要在包装上表示,以方便消费者选择。



乳业是个舞台,因为毛利较大,国际、国内很多企业、资本、人才等都在此弄潮,真心期望这个行业早日摆脱无序,早日进入正轨。期待改变。祝福每一个企业家。

 


上一条: “发现得好”比“做得好”更重要

下一条: 品牌故事的创作方法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