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无处不在,复杂是管理的顽症。我们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很像帕金森描述的那位老太太:花一个小时找那张明信片,一个小时找眼镜,半小时查地址,一个半小时写明信片,20分钟则是用来想到下一条街去寄信时是不是要带把伞。一个人只需要3分钟时间就能干完的事情,却让其花了一整天来犹豫不决、担心、操劳,而且疲累不堪。在《管理就这么简单》一书的作者波特看来,管理之所以被搞得毫无意义、复杂和琐碎,是因为有些管理者“将管理等同于高深复杂,以为听起来比任何人都聪明就是管理,”用一大堆无聊的事情和永无休止的报告浪费员工宝贵的时间等等。其结果,使管理变得“复杂化而不是简单化,其行为更像统治者而不是加速器”。其实,管理没有那么复杂,是管理者自己制造了那么多的管理。于是,波特大声疾呼:我们需要回归管理的真谛—简单。简单就是和谐,就是统一,是一条永恒不变的自然道理。最简单的也就是最好的。波特认为,制度规范等控制手段是不信任的产物,形成自然顺序才能做到简单管理。自然顺序的缺失往往是由于管理人员凡事都喜欢“插一脚”,但根本原因却是信任的缺失。因此他特别强调:“不信任下属是最不实际、最没有效率、最浪费时间的管理方式……信任是简单管理的灵魂。”
当然,波特并不否认管理的复杂性和必要性,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管理”。管理杠杆最简单的理论和最简单的操作方法,解决了如何管理的问题。就像那道幽默智力题:“中国有多少个厕所”?正确答案是:“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应用管理杠杆需要抓几点工作?答:只需要抓住两个点:一个阻力点和一个支点。是的,这样简单地理解就足够了。
张满志老师强调,实现管理简单化,还要建立杠杆思维习惯。有一家动物园的袋鼠总是从笼子里跑出来。经过研究,管理员们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笼子的高度不够。于是将10米的笼子加高到了20米。几天后发现,袋鼠又全部跑出来了,管理员说不行,20米还是太矮,又增加到30米。加高到30米后,过了一天,袋鼠又全跑了出来,然后这些管理员就开会研究,是否要加高到100米……其实他们犯的最大错误是复杂思维习惯造成的。后来,他们通过到现场仔细观察发现,是管理员总是忘记关笼子的门造成的。这个故事告诉我门,管理工作中,要随时提醒自己,我是否使用了杠杆思维,并让杠杆思维成为习惯。
张满志老师认为,实现管理的简单化,还要善于发现“不必做的事情”。在管理系统中,有很多事情是不必做的,只是人们没有发现。为了解决节日出行拥堵问题,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政府规定高速公路免收5座以下小客车通行费。这本身是一个简化管理提高效率的管理方法,但收费站还要按原有规章制度执行,通行车辆一车一卡,否则不能通行。因此,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全国大堵车。好事变成“烦心事”。为什么会出现适得其反的问题呢?问题很简单,就是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没有发现不该做的事情。他们让收费站工作人员节日里辛辛苦苦工作,不但没有提高系统效率,反而成了大堵车问题的制造者。直到10月3日,交通部才推出了从4日12时高速公路通行免发卡的措施。
这一案例说明,我们每天都在做很多“不必做的事情”。是“不必做的事情”,让管理变得复杂,因为我们习惯了,所以始终没有感到它们的威胁。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给自己列出“不必做的事情”,并下决心放弃它们!
上一条: 民主决策远不等于科学决策
下一条: 中国企业接班的集体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