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作为一种特定的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和工作层面。在区域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因地制宜,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是新的经济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打造区域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所谓区域特色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依据本区域现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和资源禀赋、生产力水平,能最大限度地扩张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合理且主导产业突出、经济效益显著,能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炽化的今天,打造区域特色已成为赢得长期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和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打造区域特色是发挥县域比较优势的目标寻求
一般说,各个县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产业结构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人口与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决定了各自发展的区域特色。县域旅游资源丰富,则可以突出旅游产业特色;县域矿产资源丰富,则可以突出以矿业开采、加工为主的矿业经济特色;县域内水能资源储量丰富的,则可突出以水力发电为主的产业特色等等。资兴市依托东江湖这一得天独厚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养殖业、水电业。2004年资兴市接待游客1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95%,实现旅游收入6.3亿元,增长20%,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东江鱼为主的水产品产量2004年达2420万吨,比上年增长14.23%。2004年资兴以49.4亿元GDP,4.3亿元财政总收入列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前五位。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克服比较劣势,依托本地优势生产要素,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
2、打造区域特色是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竞争是最高法则,拥有竞争力是每个市场主体所追求的,特色是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并创新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是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桂阳金叶”已成为湖南省唯一的年产值过5亿元、税收过亿元的单个农产品,促使该县域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4年桂阳以53.41亿元GDP,4亿元财政总收入顺利跻身全省首批经济强县。北湖区依托其独特的温泉、人文资源优势,高起点建设中国女排郴州训练基地、湖南跳水游泳中心郴州训练基地,并于2005年9月11至13日成功承办了第七届亚洲游泳锦标赛跳水比赛暨中国国际跳水邀请赛,以点带面,联动互促,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并通过“福文化”与经济建设相结合,走出一条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互动互促,卓有成效地提升了经济发展品位和档次。
3、打造区域特色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市场竞争的领域、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区域分割、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已被全国乃至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格局所替代。在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资本等要素的趋利性特征明显,可利用社会资源有限,因此,立足市场需求,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县域经济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临武县用现代工业经营理念,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和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切入点来抓,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鸭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短短几年内,临武鸭业从“公司+农户”到“公司+基地+农户”再到“公司+协会+农场”实现了三次“高飞”。以舜华鸭业为首的“舜”字系列农业产业快速发展,2004年拉动全县6.35万农户参与农业产业经营,占农户总数的88.2%,实现经营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23.3%,有力地促进了临武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4、打造区域特色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各地经济发展不仅是要速度,更重要的是要质量,要讲究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强化区域特色,大力发展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永兴县的金银冶炼业,作为一种典型的“零资源”产业,在经历初级、规范和提升三个阶段发展以后,目前已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无银之地崛起了“中国银都”现象受到高层决策者、专家学者和国内外不少媒体高度关注。这个县在没有任何金银矿资源的条件下,每年从全国各地拉回120万吨以上的工业“三废”(废料、废液、废渣)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办法变废为宝,再生冶炼出金、银、铟、铋、锑等多种贵重金属,其中白银年产量可达2000余吨,占全国年总产量的1/4强。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以“绿色环保、精深加工”为核心的金银产业“二次创业”,引导该产业从简单的废物利用(冶炼)向较高级的循环利用(废旧制品回收、冶炼粉尘回收)和更高级的高效利用(精深加工)转变,进一步扩大了经济循环圈,2005年1至7月,该产业已实现产值30亿元,税收突破1亿元。
二、县域特色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县域特色经济通过大胆探索和实践,在取得较好的发展效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产业档次较低,缺乏技术依托
县域内多数企业用于投入技术进步的财力和人力非常有限,且只能满足于一般性的工艺研究,无力开展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由于缺乏必要的科技支撑与依托,大多数区域经济内部,产品技术层次与科技含量低、结构单一且以低端市场为主,从而制约了区域特色经济的产品升级和更新换代。如苏仙区工业企业以重工业为主,轻重工业比为1:9,称得上高新技术的企业只有高斯贝尔一家,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占工业产值的12.16%,大部分工业企业仍以粗加工、初级品加工和资源型企业为主,从而导致工业产品档次不高,大多是初加工的中低档产品,高精深加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很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不足,就连具有一定优势的铋产业也缺乏技术支撑,特别是缺乏相关的深加工技术及技术人才,在全区6家与铋相关的企业中,仅有懂采选、冶炼和应用研究的技术人员45人,占铋矿企业总从业人数的4.1%,铋深加工技术研究人员7人,占全部铋矿企业从业人员的0.64%。郴州金旺公司2004年投入120多万元建成五水硝酸铋、碱式硝酸铋等几种高附加值的铋化工产品的生产线,但也由于缺乏技术高超的生产技术人员以及高水平的应用研究人员,产品质量无法达到医用要求和国际标准,生产一直不很正常,创造的产值也有限。目前苏仙区铋矿企业的产值主要是通过出售低附加值的原矿和采用较落后冶炼工艺生产的高纯铋来实现,基本上没有能力生产高附加值的铋矿化工产品和其它与铋相关的工业产品。
2、企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数量少
县域内已有的特色产业大多以小而弱、小而散的企业(包括大量手工作坊式家庭工场)为基础,虽然有一定的“群体规模优势”,但成规模的龙头企业少,且专业化与协作水平不高,特别是缺少一批真正具有国际竞争视野、专业经营,具有行业整合能力、国际化经营水平的企业,因而难以实现规模扩张,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优势。如桂阳规模工业企业57家,只占全县工业企业个数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规模以下工业产值结构比为36∶64。园区经济发展较好的永兴县,目前全县尽管建成了各类工业园区10个,但各园区内落户企业只有1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只有60家;园区年产值仅为31亿元,其中运作较好的柏林工业小区产值只10亿元,塘门口项目区仅7亿元,黄泥项目区仅6亿元。
3、产业链条较短,缺乏集群优势
县域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发育程度低,产品、产业链纵向延伸与相关服务业横向扩张远远不够,竞争关系大于协作关系。与同类先进产业相比,其深度和国际化程度不够。永兴的冶炼业虽然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是如果从研发、加工、设计和营销等综合能力角度考虑,就会发现其产业综合发展能力相对单薄,产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营销控制能力还不强。该产业尚未起到资产连接作用和集群凝聚作用,同类生产企业的空间集聚还没有形成初级水平的产业集群,更谈不上形成锐不可当的市场竞争优势。
4、配套服务薄弱,缺乏支撑能力
特色经济发展需要人才、技术、资金、物流、信息乃至居住环境相配套。县域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不完善,现代物流设施与服务体系才刚起步,专业研究开发机构力量薄弱,集聚高级技术产业人才的环境不优,创业创新成本过高,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不足。特别是由于当前各金融机构“慎贷、惜贷”,金融机构存贷差持续扩大,金融机构大量资金闲置与企业资金供应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如临武县从1998年至2004年金融机构存贷差由2.88亿元扩大至13亿元,约有80%以上的企业感到流动资金紧张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加剧。
5、发展思路不清,缺乏科学引导
一些地方政府对特色产业的发展没有作出规划,缺乏具体的产业政策导向,有时还片面追求高(高新技术产业)、大(大企业)、全(没有重点产业),而忽视区域特色经济的基础,认识不到相应的中介机构和服务(如行业协会、科技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对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存在着较严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重自然资源的传统思维意识,而忽视隐性因素如历史文化、经商传统、能工巧匠等对特色产业发展的作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违背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的“投机产业”。县乡干部任期短、调动频繁,“ 走马灯式”地调整县乡干部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导班子和政策措施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难以为企业的市场开拓、产品更新、技术改造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宽松的环境。
三、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策略选择
各地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抢占市场、抢占人才、抢占资金的竞争,其实质就是各自优势的竞争、特色的竞争。只有通过创新,发挥竞争优势,走特色经济之路,才能在新一轮市场竞争大潮中取胜,促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1、立足市场需求和本地情况,发挥和挖掘区域比较优势
各个县市区都有不同的发展历史、有不同的区位特点、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不同的文化传统,必然存在有别于他的一定特色和优势。但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分析,有着丰厚的资源优势,未必就能形成特色经济;没有资源优势,未必不能形成特色经济。没有资源可以引进资源,没有技术可以引进技术。无银之地的“中国银都”这一现象值得分析和研究。因此,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想拥有优势:一是要立足现有条件,扬长避短,把自己的特色发挥出来,在比较中求生存,在优势中求发展;二是要分析市场,深挖需求,谋求特色和优势。资源总是稀缺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的能力及其内部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资源本身并不会产生经济价值,它们必须被放置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才能有效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但特定的环境正是要通过“人谋”才能获取;三是要把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单有自身的资源优势,而现有条件下不符合市场的需求,不能发展;符合市场需求,但是目前本身不具备发展的能力,也不能脱离实际,搞冒险主义。
2、合理布局和引导,突出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
各县市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条件的综合优势和市场分工要求,进行总体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及部门发展规划,自觉地在区域、国内乃至国际行业分工协作体系之中找准位置,选准主导产业。要围绕促进特色经济发展拟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鼓励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适当集中,突破“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发展模式,通过“一县一业”或“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地发展专业化生产,积极引导企业运用资本运作如兼并、联合,做大做强,重点培育和扶持一两家产业链条长、带动面广、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不能动辄就搞“十大企业”、“八大产业优势”一类的花架子。要以产业链条、上下游产品、产业关联度为纽带,加强产业的空间整合,要引导行业内各企业把市场需求、实际能力、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定位主导产品,在同行业中优化产品布局,以达到整个行业的整合效应。通过各产业、企业间和产业、企业内的联动发展推动以一两个产业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切实增强特色产业的竞争实力。
3、提升产品的技术价值,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特色产品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取决于生产它的特色技术。同样的资源,同样的产品,技术级别不同,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也截然不同。对于特色产品来说,它起初往往技术含量不高,具有初级产品的特征,但是特色经济的发展绝对不能始终建立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靠科技形成的特色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而科技含量低也是阻碍县域特色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用新的技术更新改造老的生产工艺,推进传统产业技术、产品及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这是特色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技术提高了,生产规模扩大了,特色经济才能真正地造福一方人民。对于郴州各县市来说,特别要加强农产品或矿产品的深加工技术、精加工技术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利用。
4、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扩张力和带动作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需要品牌,企业需要品牌,区域同样需要品牌。以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名牌企业为龙头,作为沟通生产者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可以较好地解决产、供、销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减少市场风险。这不仅有利于把分散的生产者联结成有机整体,提高他们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而且有利于改变生产特色产品的散户和小企业在交易中所处的不利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国际标准强化产品的质量管理、技术创新、营销策划,积极动员全行业共创区域品牌,提升行业形象,提高相关商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力争做到创一个名牌,兴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鼓励、引导企业搞好以名牌产品为核心,名牌优势企业为主体的资本运营,带动其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及平行企业共同发展,促进名牌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如对于郴州市来说可重点扶持永兴白银、桂阳金叶、东江湖啤酒、舜华鸭、裕湘面、东江渔、钻石钨、金磊水泥、华湘化工PVC糊树脂等品牌。
5、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夯实区域特色的人才基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地位日益突出,要打造优势产业,关键在于人才。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理念,坚持科教兴县,切实加强科教、人才工作,有针对性地为传统产业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引进和培训适用人才,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突出抓好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劳动者素质。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突出重德才、重政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提高地方党委政府和经济部门、单位班子成员中熟悉经济工作、对经济规律有较深认识的人员比例。要保持县乡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县乡党政正职至少任满一届,以更好地克服急功近利和保持政策措施实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特色经济的打造和发展。
6、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服务特色经济的优良环境
在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膨胀中,企业的决策往往带有一定的冲动性,经营活动也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加之市场形势有好有坏,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挤压在所难免,如果不能做好超前谋划和引导,对区域特色经济的健康发展将会形成不利影响。因此,政府部门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除了做好产业总体规划和在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外,还要善于在信息支持、管理咨询、人才培训、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如政府部门可以针对区域特色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分类调查,弄清经营现状、存在的问题、市场形势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及时发布给有关企业,让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参考。还要多听取企业的想法和呼声,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面临的一些重点和深层次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当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引导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县域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政策法规、人文、生态环境。
上一条: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从鸡肋文化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