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集团的管控为什么呈现另外不同的特征,乃至于不同的特征,至少江湖上是这么谣传的。
仔细看,郭广昌的管控非常有特点,从治理上来说,要求按规则来,然后原班子很尊重,不去影响原班子,但是要求我的资产代表,我的产权代表下去以后,极力地影响对方,游说对方,从思路上去影响对方,但这是面上的,骨子里面因为往往他们玩的是国退民进,所以老国企或民企单元下面的企业,包括创始人班子给他们股权以后,他们愿意好好地干,而且一般有个程度,就三到四年上市,所以这个上市期间,大家有个共同的梦想,以这个梦想愿景为约束,让他们丑态不会毕生,因为我们有个共同的期望,所以事实上是个理念约束,或共同愿景约束。一上完市,大改大革,立即粗暴地插进去,是利用蜜月期拉动对方的成长,这是他们治理的关键。
很多人说,郭广昌不管控,你们华彩为什么这么主张管控呢,在控制上来看,郭广昌他们采用什么概念呢?你子公司做,用资产可以克服的事,我母公司做非得用时间去积累的事,比如你子公司并购能并购下来的,但是像营销通路、品牌,这类东西由我母公司去解决,比如复星控股和国药成立一个合资公司,形成中国最大的医药营销网络,像这种东西,非得用时间去解决,但凡必须用时间解决的,我们一般认为,子公司干不到,要常年积累,形成资本,形成技能,而花钱就能搞定的,子公司你自己去搞,这个不属于特殊技能。所以母公司搞子公司搞不定的,尤其带有时间特征的一些因素的配置,子公司解决纯资本性因素或管理性因素可以解决的问题,在控制上他们形成这么一个配合,就是抓大放小上面的一个差异。
最后,母公司的宏观管理在于上市前,上市后,两张脸,低成长高成长两张脸,复星叫做中国动力,复星的中国动力可以理解为两件事,一个是在中国具有领头羊,火车头一些性质的经济因素如何把握,另外就是不断发现有足够的创业激情的那些家伙们,利用他们最美好的年华,利用他们最愿意干事的一个成长曲线,那是人生里面最陡的一个成长曲线,把那一段占有己有,在那一段曲线开始之前我投进去,在那段曲线开结束的时候我跳出来。我公司的发展是由若干仁人志士,创业青年,热血青年的那种最陡的一系列曲线的叠加,因此我真的把握了中国动力。复星现在还没完全做到这一点,如果复星完全做到这点,那真的是不仅把握了中国动力,而且是把握了人性动力,把握了热血动力,青春动力,这个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种资产组合型,那种PE来说,就没法跟这种新锐型,高成长型PE来比了,而这个恰恰是他的宏观管理的精髓。
上一条: 集团管控体系的三维度集成
下一条: 快速消费品竞争对手调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