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体系、控制体系、宏观管理体系是相辅相成的体系,如果仅仅靠其中的某一个体系来进行集团管控,其效果都将大大降低,在现实的操作中,这三个体系必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补缺,形成一个覆盖面广的体系,从而形成一套集整型的管控体系。
从为什么管、凭什么管、管什么、如何管思考整个管控体系的设计,清晰梳理管控的逻辑,促使管控体系的高效运作和动态调整,以适应不同阶段的战略导向下的管控需要,充分发挥出变形金刚效应,构筑集团核心优势。
一、为什么管
母公司为什么要管子公司呢?有人提出来,不管行不行,让子公司个性化发挥,给各个子公司一个好的文化环境以后,何不让各个子公司八仙过海。为何要管子公司,至少有两个原因。
1、母公司不管或少管,扮演弱势股东,其利益一定会被侵蚀。
集团里面的斗争是永恒的,大股东、小股东、内部人三方人在博弈,任何一方的退出,并不可能使另外两方幡然醒悟,只会促使他变本加厉地追逐已有利益,那更不要说任何两方退出。三方同时退出的可能性绝无仅有。
2、母公司多管强管,即是其高收益的保障,也是日后慢慢变得少管,提高管控格局的前提。
先做小人后做君子,先做丑事再做好事,这是所有子公司都能接受的。由粗暴而民主,所有子公司都会欢欣鼓舞,反之就会遭到最大的社会化反弹。
管控是为了发挥优势,去除劣势。我们强调只有集团管控才能实现集团战略,而只有集团战略才能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所以第一步是为什么管控,就是为了实现集团战略。我们认为集团有四个优势,结构设计优势,战略统筹优势,产业组合优势和协同效应优势,这四个优势其实都服从一个东西,只有整体设计集团战略,这四个优势才能发展出来。反过来集团有两个劣势,集团多重资损耗,多法人冲突,反之,这些劣势也只有用集团战略的手法才能规避,强行绕过去。
二、凭什么管
凭什么管控呢,企业其实是受到各种法律法规制约的,各种意志制约的,不是说你想管控就管控,还得要合法合规.
从合法合规出发,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晰而重要的思考------企业活着不是为了守法,企业运行必须合法,但是活着本身不是为了守法。
企业首先应该是围绕着价值最大化思考,去设计战略,去配置资源,其次研究,这样做是不是会违法,违法你再来研究如何打擦边球打过去,如果实在打不过去,那就要思考,要背起违法的成本,一旦被抓住就要罚款,抓不住你就逃过去,这几招实在都搞不定,你才开始决定守法,守法是被迫的,守法绝对不是主动行为,任何一个企业首先思考守法,这本身就是违背天理的。
这就是我们一个最核心的管控逻辑,管控不是为了合法而合法,是巧妙地借用和驾驭法理,最终为我价值最大化在服务,这是华彩的逻辑。
出资人在子公司(事业部)面前有三种基本的角色。出资人角色——权力的表达,控制角色---跨层次干预子公司运作,宏观管理角色---通过剩余管理与社会资源对子公司的体制外干预。
三、管什么
所谓管什么就是管控的宽度和深度的确定问题。
首先,管控宽度选择就是母公司到底应该选择哪些管控职能,如何对子体系进行集中管控,就是我们常说的管什么。管控宽度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目前该职能(子体系)是否得到集中管控
理想管控模型是否需集中该职能
标竿企业是否有此项职能
集中此职能所需的能力和资源
此职能的集中可能导致的弊端
需要集中该职能的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
该职能的集中是长期性战略还是短期措施
除了这些基本职能外还需集中哪些新增职能?
其次,管控深度选择就是每个职能(管控子体系)还需管到哪些细分职能及功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管到什么程度。
该职能(子体系)理论上有哪些分职能及功能组成。
按当前的母子之间管理状况判断,需要强化或弱化子体系的哪些细分职能及功能。
管控子体系细分职能对母公司监控能力,管理人员素质和信息系统的要求。
实现该项管控的细分职能的边际效益。
该项细分职能对其他协同性功能的需求。
四、如何管
具体设计集团管控体系时,它有那么多管控条线,那么每一条线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
第一,体系顶层设计 。首先是在集团管控这个事项里面,母公司管哪些事,子公司做些什么,集团管控体系怎么形成。
请注意,任何管控都是有主人的,管控并不是对子公司和母公司等量齐观,所谓管控,利益大头就在母公司,我们从来不会说替子集团做管控的时候,把母公司和子集团管控都做好,不可能,替子集团做管控只有往下管,没有往上管。所以管控的时候,一定帮母公司争取最大化的利益在上面。
第二,推动子公司体系构建。推动子公司管理体系的设计,母公司对下是管控,子公司内部是管理。
第三,子公司体系运作核心事项干预。母公司要把子公司体系运作的一些核心事项拿上来进行干预,比如说战略的制定,战略里面重大事项的推行。
第四, 运作协同。集团下面有很多的子公司,这之间是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和化学反应的,如何对他们进行协同运作,形成打群架效应。
上一条: 宏观管理维度之变革与整合推进
下一条: 组织虚设与组织瘫痪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