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生(国务院研究室公交贸易司司长、“非公36条”起草小组组长):
如果说2005年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非公36条”的公布。这件事是非常重大的一件事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参与了这个文件的制定工作。大概有30多个配套文件,现在有近10个已经出台了,还在制定的有20来个。也有十几个省市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有人讲很不容易,出台十几个了,有人讲太慢了,我个人认为已经很不错了,因为出台这样的文件是要经过反复地讨论和磨合的。中国的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是一定意义上的革命,因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改革不是这个概念,改革就有妥协,就要学会适应,妥协可能是更高级的斗争艺术,讲究探讨艺术要有一个过程,因为你搞渐进式的改革,你不管开什么车拐弯的速度太快车就翻了,所以需要有一个大家共同认识、探讨的磨合过程。特别是现在对这个文件的出台还是议论纷纷。现在网上还是讲发展非公经济是培养一批新的资产阶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还能出台政策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保育钧(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
全生同志从制定文件角度讲,制定文件很难,从制定文件方面可以理解。但从民营企业企盼来讲,民营企业觉得落实速度太慢,很不满意。首先是认识问题。听说,文件出来之后,就有人联名写信给中共中央、全国人大,要求撤回这个文件,说这个文件违宪。为什么说是违宪呢?因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嘛,市场基本言论是公平竞争。现在对民营企业放开市场准入,这个也进来,那个也进来,公有制为主体还有没有?这违反了宪法,违反了党章。这就提出了大是大非的问题。中国民营企业到底算什么?我们是人民民主共和国,民营企业不是社会主义,那什么叫做社会主义,那么这个社会主义代表谁?这又回到了姓资姓社的问题了。这个想法不破除“非公36条”是很难贯彻落实的。第二法律问题,贯彻“非公36条”每一条都牵扯现有的法律法规,如果这些法律法规不进行修改的话,很难落实下去。第三政府职能不进行转变的话,还是政府主导,并不是市场主导,还是进行不下去。所以这三个障碍严重阻碍“非公36条”的落实。
汪力成(华力集团董事长):
2005年,我认为是非常微妙的一年,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好消息和坏消息都在这一年发生,所谓最大的好消息就是出台了一个“非公36条”;所谓的坏消息就是今年也是反民营经济最厉害的一年。包括思想意识、形态,舆论都出现了这一点。“非公36条”出来,很多人都非常的激动,我说不要激动,真正到你们收益还早呢。我认为落实还是太慢,即使出台九个、十个也好,也没那么容易。政府制定具体细则的时候,总得把民营企业从理论上理顺吧,这才能向温总理交帐。从操作上民营企业也有很大的难度。最明显就是石油领域民营企业准入问题,现在吵翻天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要规范这个秩序不能乱搞,听起来理由很充分,但实际上就是那几个国有大企业造成的。
武克钢(云南红酒业董事长):
中国的事情 往往就是这么怪,当它是表面上最红火的时候,底下的暗流却是最汹涌的时候,中国的事情我们刚才讲到了,当特区在中国大地上最红的时候,理论界就热闹的讨论租界的来历,当1990年邓公南巡的时候,提出搞自由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实际上从我们开放改革的第一天,到今天出现的所有问题还是一个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我就不知道怎么弄出了一种神学理论,要把它分成谁属于神父,谁属于贱民的。36条出台,中国100多位所谓“神学名流”签名上书中央坚决取消“非公36条”,这很奇怪,这些人现在拿的工资一半以上都是我们这些贱民提供的,而且他们还要取消我们,不可思议!
魏杰(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5年民营经济发展是历史上非常复杂的一年,一方面是我们强力推行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年,但是也是改革开放民营经济最为艰难的一年。比如都说民营经济应该大力发展,但为什么一搞调查,结果恰恰是认为不应该太多发展的人很多。大家谈到改革的时候,骂改革底下会鼓掌,你要说改革好就没有人鼓掌,这是什么原因?所以我一直在思考2005年,民营经济成绩非常的巨大,谁也不能否认它,但另一方面很多人不理解它,原因在哪里?为什么社会上对它有这么多的看法,而人们看不到它对人类的贡献。就像美国经济学家跟我说,你们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很好,我们非常看好你,但到中国一来发现你们内部乱套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一方面要强力发展民营经济,一方面社会上这么多不理解,我认为有五个原因:
1、目前的利益结构调整方面的原因。中国的利益结构调整一般来讲都是首先从少数人开始,最后波及到整个社会成员,这个时间需要10年左右来一轮。首先调整肯定是少数人利益增长很快,比如非公经济的管理层增长很快,慢慢才波及到整个社会的群体,而现在人们看。
上一条: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