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塔尔·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开设了一门《正向心理学》课程,俗称《幸福学》,从此,生活中的“幸福”话题登上大雅之堂,一跃成了正儿八经的学问。数年来,它不仅蝉联哈佛“最受欢迎课程”的第一名,每学期选修人数也高达1400人,引来美国主流媒体争相报导。
无独有偶,正值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在《走基层·百姓心声》栏目中特别推出了一档调查节目。他们派出记者深入基层,对几千名来自不同行业的群众进行采访,问题都一样:“你幸福吗?”一时间,“幸福”一词成为媒体热词,引发了中国人对幸福的思考。
早在19世纪,美国散文作家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就断言,大多数人都在忍气吞声地过着自暴自弃的生活。而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幸福究竟是什么?塔尔·本-沙哈尔教授对此展开了全新研究,他说,我们永远都能活得“更快乐”,与其问自己快不快乐,不如问“怎么做才能活得更快乐?”
沙哈尔教授没有提出幸福与快乐的标准,而是转向寻求“一个人如何才能活得既有成就又很快乐?”“如何兼顾雄心壮志与快乐感受?”他认为快乐是:“大体上能从生活中体会到乐趣和意义的一种感受。”他强调,不要为了衡量自己有多快乐而意志消沉,应该认清快乐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
同时,他还提出“汉堡模式”,分别以对“现在”和“未来”的好坏影响作横轴和纵轴,划分出4个生活形态象限,借喻汉堡包说明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如何对现在和未来产生影响。
1、垃圾汉堡模式:这是一种对现在有好处,对将来有坏处的方式。最为典型的就是急功近利,只重当下而不计后果,以为幸福的人生就是一连串的享乐经验。犹如美味的垃圾汉堡,现在吃了心情舒畅,将来则会让人身体不适。扪心自问:你是否吃了过多的垃圾汉堡?试着描述一段你寻欢作乐的经验,那种生活有什么好处?你曾经付出何种代价?
2、素食汉堡模式:这是一种对现在没有好处,对将来则有益的方式。最为典型的就是先苦后甜,以为达到某个目标就能得到快乐,总是将注意力放在下一个目标,一辈子都在追求遥不可及的未来。就像滋味不佳、只用最健康的食材做成的素食汉堡,吃了有益将来的身心健康,但现在无法享受到用餐的乐趣。扪心自问:你是否爱上了素食汉堡而不自觉?试着叙述自己好像踩在跑步机上,为了前途活得像拚命三郎的经历。当时你这么做的原因何在?那种生活有什么好处?为此付出了何种代价?
3、低级汉堡:这是一种对现在和未来都没有好处的方式,最为典型的就是随遇而安。认为现在不快乐,将来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既无法享受当下,也没有未来目标。消极的心态犹如既不美味又不健康的汉堡,不但现在难以下咽,将来还会危害身体健康。扪心自问:你有没有吃了过多的低级汉堡而影响健康?写下一段你觉得心灵空虚、徬徨无助的不愉快经验,说出你当时的经历及现有的深刻感受和想法。
4、理想汉堡:这是一种对现在和未来都有好处的方式。最为典型的就是知足常乐。快乐的人知道现在从事的活动,将来会让自己产生满足感,所以为了增加未来的收获,偶尔牺牲眼前的利益是值得的。扪心自问:有没有一种汉堡既能像垃圾汉堡那么可口,又像素食汉堡那么健康,对现在和未来都有好处?
如何才能找到幸福和快乐呢?沙哈尔教授提出了一个MPS流程,即针对“什么工作能为我创造意义?”“什么工作能为我创造乐趣?”“我的专长是什么?”分别给出答案,进而找出重复的项目,就能找到符合自己特质的领域,达成快乐工作的目标。
下一条: 小企业为什么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