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逢人便问:你幸福吗?


假如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有人突然问你:“你幸福吗?”你会怎样回答,反正我是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作答。我想请问,您是指家庭幸福、工作幸福,还是生活幸福?因为幸福应当有着明确的范畴界定。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同样有很多人在追逐财利、为钱活着,对此《金瓶梅词话》中的《四贪词》早已提出了劝戒:“急缩手,且抽头,免使身心昼心愁;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且不说“金钱至上”导致的严重后果,财大气粗、腰缠万贯就一定幸福吗?我看未必,因为幸福的程度不能单纯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正如芮成钢所言,“拥有飞机、游艇、别墅、雪茄未必就会幸福,幸福不能寄托在财富上”。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有一个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每个层次的需求存在着明显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低层次的需求获得满足之后就会迈向更高一个层次。饥肠辘辘的乞丐突然得到了一个香喷喷的面包,他可能会很幸福;而如果把同一个面包送给刚刚结束饕餮大餐的沃伦·巴菲特,他可能会诧异地盯你片刻随后拂袖而去。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因为幸福的感觉跟人所处的需求层次以及获得的满足程度有关。



一个人有着博士的头衔,从事着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不愁吃穿,不愁养老,也不愁房子车子和孩子,也许在旁人看来,他应该非常幸福。未必尽然,他可能正处于烦恼之中,为什么同期毕业的那么多人都处在比他更高的发展平台,比他生活得好很多。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幸福是一种经过横向、纵向比较后的感觉。



如果你是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忙得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生日。当你的老板亲自给你送去蛋糕和鲜花,真诚地献上生日祝福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到无比幸福。但这种幸福感也许会随着接下来工作的不顺心而被慢慢冲淡,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因为幸福感是阶段性的,甚至是以单次事件来衡量的。



曾有人问贝多芬:“你是否为失聪而一直痛苦着?”他说:“不,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健康的眼、鼻、嘴、手和脚。没有了耳,这只不过是仅仅失去了六分之一而已!”也曾有人问霍金:“难道您不为被固定在轮椅上而感到悲哀吗?”他的回答是:“我没有悲哀,相反,我确实很幸福,上帝对人都是很公平的,因为上帝虽然把我固定在这轮椅上,却另外给了我足以想象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经历了在旁人看来近乎悲惨的遭遇,他们为什么没有抱怨上帝的不公,反而感觉到非常地幸福呢?因为幸福是由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界的泰斗——茅于轼老先生在接受记者涉及幸福感的采访时,竟丝毫没有涉及学术、成就与地位,而是动情地叙说:“幸福是50年前追求爱情的一次叩门,是50年后老伴身边的唠叨”。原来幸福可以如此单纯,如此简单,以至于把采访的记者感动得直想哭。



王石有着他自己的幸福公式:“幸福=快感+实现感+期望”。在他看来,幸福有三个层次:首先要有一种快感,接下来要有一种实现感,最后还要对未来有一种期望。而经过短短一段时间之后,近来他的幸福标准好象已经有所转变,几乎完全地偏重了第一个因素——所谓的“快感”。原来幸福的标准竟会变化得如此之快。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说:“你感觉幸福就是幸福”。她认为幸福只是自我感觉,由自我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价值观,自然对幸福的感觉不同。



记得有这样一句歌词——“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可见还有很多人,他们的幸福是基于别人的幸福而言的。



在一期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中,面对记者董倩“您幸福吗?”的提问,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我不知道。”如此的回答让董倩很是诧异,难道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当然未必,因为人的幸福感是多种因素的交织,工作状况、收入情况、生存环境、精神情绪状态、身体状况、生活质量、人际交往、婚姻家庭状况、个人价值实现满意度等等,都是影响幸福感的基本因素,这些因素又会有强有弱、纵横交叉,而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此,世上绝不会有另人满意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那种将以上各种因素赋予不同分值和权重、然后加权平均的幸福指数指标体系,也仅仅是设计者们自己的幸福参照系。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幸福灯塔,但可以肯定地说,GDP增长带不来幸福,不断地重复建设也带不来幸福。



如此这般,不一而足。凭什么逢人便问:你幸福吗?



如果有人在马路上问我:“你幸福吗”?我肯定会回答:“我不姓福,我姓徐”。


上一条: 谁剥夺了企业的利润?

下一条: 透视中国产业新格局—看透中国的产业环境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