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9月11日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回应,宣布了钓鱼岛领海基线,并派出海监船抵达钓鱼岛外围海域开展维权行动、宣誓主权。在钓鱼岛事态不断升级的背景下,由于涉及领土主权争端,中日较量不可避免的波及到经济领域,中日两国的经济交锋也将随之展开。
近几天来,国内抵制日货浪潮汹涌,日本商品和服务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纷纷受到打击。央视调查称9成网友表示不再购买日本产品。数据显示,日本品牌汽车、彩电等日系品牌在华市场份额近期纷纷下降。
但也有人对中国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并不看好,认为当前中国并不具备这方面的底气。在全球产业链中,日本仍占据链主地位,而中国仍处于最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在中日经济互相依存方面,实际上很难衡量谁更需要对方。若没有日本技术,中国的多数产业也将无法开动机器。
中国是目前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对象国。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1年日本对华贸易和对华出口将分别占日本外贸总额和出口总额的19.7%和20.6%。况且,经济制裁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在制裁日本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自身经济的发展。如果非要分出胜负,貌似日本经济受到的打击更大一些,也更容易受到“伤害”。
不过,国际问题专家时殷弘认为,如果中国政府要运用经济工具作为反制,作为惩罚,作为威慑,一般来说,是政府发动的经济制裁。那么到今天为止,中国政府没有就这一轮钓鱼岛事件中宣布发动经济制裁。但是不能说,中国政府就没有权利,也永远不可能在必要的时候,出于中国的利益考虑,采取经济制裁也是一种选择。
客观地说,既然钓鱼岛问题这么重要,既然关系到中国的民族尊严、领土主权,那么中国不花任何成本,不付出任何代价?能够真正实现吗?答案是否定的。近期内,随着事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民支持中国政府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部分网友还认为,经济制裁也是一种武器,并且能达到反制的效果。目前中国至少有两张牌可以打:
一是减少从日本进口商品。中国是日本的第一贸易出口国,而日本只是中国的第四贸易出口国。况且,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很多产品本身就是日资企业生产的。中国从日本买的东西,从欧美都可以买到。只要欧美能得到一定好处,他们对中日的贸战争就会持观望态度。与日本打贸易战,中国有不少胜算。
二是对在华日本企业展开调查。近几年来,日本的金融,造船、电器、半导体等几大产业已是日落西山,唯有在华的日本汽车、机械、化妆品等制造企业,其利润占其总利润60%左右。如果中国在税收、环保方面对日企进行调查,必然会查出不少问题。
常言道:打铁先要自身硬。一个铁匠,没有自身过硬的实力和基本功,就打不出好的铁器来。对于中国而言,要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首先自己要硬,要有底气。其实,经济上日益强大的中国,应越来越多地利用国与国之间不平衡的经济依赖关系,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中国的经济实力在10多年前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当时中国需要日本,“日本杠杆”对中国的影响力还很大。2002年4月,中国虽然在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方面表示抗议,但是并不想破坏中日之间经济合作,那时候的两国关系被称为“政冷经热”。尽管这一趋势持续了10年,但并没有影响双方的经贸关系。仅2011年中日贸易额就达34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预计2012年将达3500亿美元。
从中日经济实力对比中,我们会发现,由于日本对中国市场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如果中国发起经济制裁的话,日本的损失将更大。日本自2002年开始,已连续8年对华保持贸易盈余,累计达2000亿美元之巨,而今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国,故此中国一旦严控日本货物进口,对处于衰退边缘挣扎的日本经济将是雪上加霜。
其实,在世界上所有大国当中,中国是最有耐心的,是最少使用经济制裁的国家。然而,钓鱼岛事件也许是个例外。如果中国政府采取强硬态度,那我们使用经济制裁的例子,那一定会比现在多好多倍。在当前国际经济普遍低迷的形势下,中国采取经济制裁战术应该是很有杀伤力。当然,这主要看中方是否愿意做,或者有信心去做。
上一条: 寇北辰:日本不要挑战中华民族的耐力!
下一条: 企业文化的植入要怎么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