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味追求物资刺激


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追踪研究1000名想戒烟的人。他们将这些名烟民随机分为2组,参与一个为期8周的戒烟课程。其中,一组在戒烟中得到多种奖励,包括免费的陶瓷杯和免费到夏威夷旅游的机会;另一组则作为实验对照组,不给予任何物质奖励。



一开始,奖励措施非常有用,那些获得陶瓷杯、做着夏威夷阳光海岸之梦的表现出极大热情,很乐意加入戒烟行列。然而,在实验开始后3个月对他们进行回访时,科学家发现2组参与者成功戒烟的比例相当。一年后,获得物质奖励的那组参与者,重新开始抽烟的居然比未获得物质奖励的人数更多。



从朝三暮四即可看出物质奖励的作用。但为何物质奖励,对于人却效果差呢?



我回想起50多年前美国人做的一个动物实验。20世纪60年代初,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将鸽子关在特制——装有一个开关和一盞电灯的笼中,训练它们电灯一亮就啄开关。实验结果显示,当以食物作奖励时,鸽子学习就快得多。



科学家认为:人类就像没有羽毛的鸽子,可用同样奖励措施鼓励其做出某种行动。但是,动物实验结果是否适合人类呢?



以下研究结果与鸽子实验不同——



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家埃.斯科特.盖勒研究了政府鼓励民众系安全带的28项做法。通过6年25万人次的研究,他得出结论:要鼓励人养成长期系安全带的习惯,以现金或礼物作奖励的方式效果最差。



而有人研究了奖励在校学生读书的项目,发现奖励并没有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



再有,布兰德斯大学的特丽莎.阿马比尔邀请一批专业艺术家,请他们评价一些受客户委托和自发创作而成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她发现,比起前者,后者获得的评价更高。



为证明以上结论的正确性,阿马比尔进行了一项更为严密的研究。她招募一批作家新人,请他们写一首俳句风格的诗,其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都要用“雪”字。她将参与者分为两组,鼓励第一组的畅想自己成名后滚滚而来的金钱和名望,鼓励第二组的仔细想想他们从创作中得到的乐趣。此外,要求每人围绕欢笑主题再创作一首诗。



阿马比尔请一组专业诗人来阅读这些俳句,对每首诗所体现的创造力进行评价。结果,在第一首关于雪的诗中,两组表现出的创造力相当;但在关于欢笑的诗中,之前做过写作成名梦的表现出的创造性明显不佳。由此证明,即使是仅想像自己获得奖励,也会抑制正能量的产生。



大量实验证明,物质奖励有负作用,甚至阻挡了正面能量流向我们——阿尔菲.科恩的《奖励的惩罚》一书如是说。因此,物质奖励固然要有,但不可一味追求刺激——尤其物质刺激,还是多点精神鼓励为佳——相比物质需求,人的精神需求更难得到满足。

 


上一条: 三招网罗潜在顾客

下一条: 论管理者的内涵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