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说,做任何重大决策时,务必把握住“最基本、最广泛、最长远与最高层次”的准则。否则作了一个决策,又要被迫做第二个、第三个决策,结果会不断地出现麻烦、产生问题。本文摘自我写的《德鲁克黄金笔记》(东方出版社),这是第一本以本土文化、思维及价值观来传播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理念、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的财经管理类著作,书中我和大家分享近年来自己修炼的一点点心得与实际有效的做法,总结出“德鲁克黄金笔记”,有七点改变了我的人生,更改变了我们的家。
今天用这篇我的换房计划,只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德鲁克对我的影响,也可体现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德鲁克思想。对于今天很多想购买房子或是和我一样想换房子的人来说,也希望在决策上给予切实的帮助。
我的“换房计划”
别人可能无法想象,“没有反对意见就不做决策”,对我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多深、多远?
我教学、授课、咨询客户、写作出书或与家人相处、生活起居、健康管理、饮食控制、休闲旅游、读书计划、研究讲题、思考机会、财务规划,这一思考模式几乎是如影随形。
不论是与人交往、寻找合作伙伴、参与记者会、论坛讲演,还是参加电视节目、接受采访、回答问题、脑力激荡,我总是保持一分客观、一分超然、一分开放,还有七分的反对意见,力求对事对人有帮助,对自己有收获,否则我就不参与,只作壁上观。
德鲁克的“有效性决策的五个要素”(问题界定、边界条件、替代方案、采取行动、反馈机制)已深深地影响我与家人,以下是我家的“换屋计划”案例,作个案研究:
我们住在一栋三楼公寓的一楼,屋龄三十一年,面积七十五坪(1坪≈3.3m2),有前后院和地下室。
但因一楼湿气重,全年阴暗,而且旁边有酒吧(PUB),夜里十分嘈杂,加上喝酒闹事互殴事件时有发生。家人大半因此患上过敏性鼻炎,给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困扰,早就有换房打算。
可是住这里好处也很多,交通方便,有捷运、公交车、两条高速公路,后有公园绿地、市立图书馆总馆,看书、找资料、阅读国际刊物都很方便。
就这样又住了许多年,直到前几年,我们才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再三,确定要搬离旧屋。但我采取“没有反对意见就不做决策”的做法,结果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也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方案:
一、先搬出去租屋,待售出后再购;
二、边卖边看边买,同时进行;
三、先买再卖。
经过讨论后,我们认为第三项要准备的现金太多,不予考虑。第二项则变量太多,难以掌控,所以我们决定“先搬出去租屋,待售出后再购”。也就是“先租再卖后再买”。
我们选择在台北市大安区,先租七楼公寓住一年,再将“原屋”清空整理干净后,委托中介公司处理。
由于经济大环境不利于售屋,却有利于购屋。因此,我们用了近六个月时间才脱手,脱手后又尽快着手购屋计划,要在一年租约期间买下新屋(包括装潢整修),这时我就必须采纳德鲁克的“决策的五大要素”。
一、问题界定
这是什么样的问题?
是突发性、经常性、首次经常性,还是偶发经常性问题?
我们是找一个安乐窝的问题,而不是“换屋”计划,是属于偶发经常性的问题,必须以长期政策应对。
因此,要先制定标准,例如屋子大小、房间几间、预算多少、屋龄多久、安全问题、交通问题、生活机能、公园绿地、未来发展等细节。
二、边界条件
因为边界条件订得越精细、越具体,决策才会越有效。至少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购屋的目的是什么?
2.至少要完成什么目标?
3.要能满足什么条件?
经过数周的深思熟虑,我悟到了这次要“换个优质环境”,目的在于让全家人住得健康、住得舒适、住得安心、住得有尊严。其次,至少还要达成保值(最好还能增值)的目标。
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符合边界条件呢?
1.坐北朝南
这样朝向的屋子冬暖夏凉,但还是要留意西晒的问题。
2.总价款
大约在新台币一千二百万以内,贷款设定为三百万新台币,先付利息两年,再以十五年期本金分月摊还。
3.屋内布置
三房两厅双卫加一个储藏室,一家四口,私密性高,生活起居不受拘束,住得舒适。
4.出入安全
大厦需有管理员,以保护住户生命财产的安全。周边环境宜单纯、人文素养要高、景观美、不受遮挡,最好有人行道树。
5.要有电梯
没电梯的五层以下公寓,随着年龄渐长,爬楼梯就吃力了,提着东西更难。
住家太高太低都不适合,在七层的楼房里住五楼、六楼最合适,万一有地震、火灾发生时,可以登上顶楼等待救援;电梯故障下楼也不至于吃力。
6.采光要佳
最好三面采光,日照充足,细菌害虫不易滋生。因为阳光能穿透室内,既可杀菌,又对身体有益,尤其对过敏性鼻炎有益。
7.生活机能
住的周边要有绿地、宽敞的人行道,交通要四通八达,要有公交车、地铁、高速公路,吃的要有各式各样的餐馆、小吃、咖啡厅,还有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医院、牙科诊所、体育馆等公共设施。附近再有邮局、银行、图书馆、公园、学校则更佳(不过孩子都已长大成人,故暂不考虑名校校区问题)。
三、替代可行方案
A案:全新的住宅楼
绝不买预售屋,只买已盖好的新屋,设备全,但价位很高,还须丢弃原有的家具和设备。
B案:有些旧的住宅楼
二十年上下的屋龄,最好已装修、设备齐全,只需添购家电、家具、床铺、沙发之类的设备。显然这种类型较符合预算。
C案:小区型的住宅楼
设有游泳池、健身中心、托儿所、超市、中庭、绿化空间、景观造景,管理较佳,但管理费用高,价位也不便宜,恐超出预算。
四、采取行动
这是决策中最耗时的步骤,却也是最能实现成果、享受成果的阶段。
为了慎重起见,我们采取了策略三部曲,有目的、有条理、有系统地执行。最终我们考虑到总价款、贷款额度及未来本金摊还的能力,决定采用B案。
第一部曲:先租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所做的决策,大多是不愉快的决定。因此,先行在自己想要购置的小区内租上一年,就能有较充裕的时间挑选符合边界条件的房子。
更值得一提的是,唯有亲身感受小区的生活步调、人文气息、消费水平、起居作息、居住质量、环境卫生等,才能作为购屋的参考指标。
第二部曲:后售
清理老家、稍作整理、粉刷墙壁、打扫干净,再委托中介公司出售,结果看的人多,出价的少。
换了多家中介之后,近半年后才脱手,总价为一千五百万新台币,是一个还可以接受的价位和总价款。
第三部曲:再购
将求购的住宅楼的满足条件,一一告知六家中介公司,只有能符合这些条件的住房,才愿前往实地了解。
花了五个多月时间,亲自看过五十一间房子,最终我们如愿以偿地买到极为满意的房子。
五、反馈机制
由于决策是动态的情境,需要衡量内、外在的条件和变化,作快速的反应与适当的回应,此时,决策者必须保持客观而理性的执著,既要坚持做对的事,又要接纳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反对的声音,如此才能取得成果。
也由于挨家挨户实地了解,才能真实地感受到房子的各种状况,分辨出适合与不适合。
有的房子美轮美奂,但细看之后破绽百出;
有的房子外表十分壮观,但室内格局不佳;
有的房子外观并不起眼,但屋内应有尽有,觉得很温暖;
有的房子里外如一,十分满意,就是交通不便,卫生条件不好;
有的房子坐落地段极佳,屋况良好,但价位过高;
有的是投机者以低价买进,再大肆装修后却以高价抛售;
有的房子是屋主自住,有的是全家移民,有的是依法拍卖等等。
我看过的绝大多数都是已有些房龄的旧屋,极少的房子是新的,大多数是公寓,只有为数不多的住宅楼。
有的屋龄居然已接近半个世纪。
有的虽已二十几个年头,却怎么也看不出它的岁月痕迹。
有的一眼就能分辨出老旧的屋况。
在装修与设备方面,有的房子装修得十分时尚,设备全无。
有的入住设备齐全,但谈不上装修;有的是只要携带全家细软东西就可入住,因为全帮你设想到了;有的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光秃秃的四面墙壁。
最敏感也是最难的要算是“讨价还价”,有的房子真是物超所值,有的房价高得离谱。但不论如何,一谈到价位,总是主观的,买者越便宜越好,卖者越高越佳,最终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才能拍板定案,履行一手交屋,一手付款的手续。
结论
这项决策历经九个多月的思考,在思考与心智的成长方面,这个过程验证了德鲁克所说的真理:“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乃在于行。”
的确,没有经过实践的真理不算是真理,乃是空谈。
由于购屋不但要考虑银行贷款条件和相关的优惠方案,相互比较三至五家的银行后,还要剖析万一将来要脱手时的种种限制条件,以及可能的售价预测与趋势变化。
对这一切有了充分的了解和研究之后,才能确定一套明确、简单、清晰、具体一以贯之可操作的评估系统,同时要透过反馈机制予以快速而有效的修正或转变,才有可能做出正确而有效的决策。
八个心得
德鲁克一再告诉我们,做任何重大决策时,务必把握住以“最基本、最广泛、最长远与最高层次”的思维模式进行,否则做了一个决策又要被迫做第二个、第三个决策,结果不断地出现麻烦、制造问题。陷入只顾埋首拉车,却不顾抬头问路的状况,只有一堆眼花缭乱的战术,却看不见长期而根本的策略了。
我们做出“换个优质环境”的重大决策时,我的家人也是循着这样的策略思维,从最基本、最广泛、最长远与最高层次的层面去思考,想到要住上二三十年不成问题,就算脱手也很容易。
当初为了拟定“边界条件”,我们还特地咨询过房地产专家和经纪人的不同意见,并研究过许许多多专业杂志、政府法规、城市规划、国土重划和专业书籍,花了数个月之久,才制定出满足目标的七项条件。
而在这期间,耗时最长、付出最多心血的要算是“采取行动”。
由于必须亲临现场,一间一间地实地走访和感受,竟花掉整整五个月时间,前后看过五十一间房子,并且一一做了笔记和钻研,作为利弊得失与是否合乎边界条件的依据。
最终我们选择了B案,一栋二十四年屋龄的高档公寓,总价款新台币一千三百一十万元,完全符合预期边界条件,甚至多了两项红利:全新六楼装潢好的三房两厅双卫一储藏室,外加一个葫芦屋。而且房子布局口小肚大、聚拢人气、私密性好、三面采光,真是棒极了。
这次换屋让我真正学到一项重大的功课,过去的无知和失败,换来的是美妙的现在以及美好的未来。以下是我的八个心得:
一、要做到决策思维、保证质量,必先重视“决策过程”,而非仅看成果。
二、要重视“未来机会”,而非单纯解决眼前和表面问题。
三、要重视见解,而非事实和数据。
四、不是寻找答案,而是能“面对问题”。
五、不要唯一的方案,而是要多个替代可行方案。
六、不是要如何降低风险,而是要承担“正当的风险”。
七、不是要大伙儿一致鼓掌通过,而是要力求有“异议”才行。
八、尤其重要的是“没有反对意见就不做决策”。
下一条: 企业的一法两制三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