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一国经济立身之本,是民富国强的根基。当前实体型中小企业由于受融资难、用工荒、成本高和需求萎缩、出路狭窄等影响,企业深切感受到:实业真难做、做实业真苦、实体经济真危险,由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恶劣和实体经济贫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正逐步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潜在风险。当前要高度重视如何夯牢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中小企业外部发展环境,防止实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
有专项调查发现,2011年中国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处于及格线水平,其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环境最为恶劣。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恶劣的外部发展环境是一个多因素交织、多问题叠加的结果。
一是融资难和融资贵。当前企业融资困境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严峻,融资难与融资乱、融资贵和融资险并存。大量中小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部门获得资金的情况下,铤而走险使用高利贷,可能导致“借高利贷是找死,不借高利贷是等死”的悲惨结局,使借贷双方均面临高风险。
二是用工荒和用工贵。大量中小企业出现“招工难”、“用工贵”、“留工难”,不仅招不到人,而且留不住人,人工成本大大攀升。“用工荒”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更加明显,具有行业、地域集中性;大量中小企业严重缺工,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
三是成本高和税费重。当前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两价”,九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实体企业面临“成本太高、利润太薄”的压力。税费过重迫使企业陷入“利润薄-逃税-财务造假-银行不信任-不贷款-资金短缺-逃税”的怪圈,使得企业难以健康生存和成长。
四是订单下降和市场萎缩。由于国内需求不振,国外欧美经济低迷、贸易保护,越南、印度等新兴国家企业低价抢单,我国企业面临市场困境。据《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4225户企业中,目前订货“低于正常”的占33.7%,订货相比2010年“减少”的占32.8%;同时企业销售困难,中型和小型企业库存“高于正常”分别占20.0%、19.1%。
五是投资渠道狭窄和投资难。过度垄断使实体企业发展空间受限。众多垄断性产业存在准入壁垒,民间资本只能在低端制造业的“红海”领域残酷竞争,或者游离实体经济,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
实体经济发展,则国家兴盛;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所以,为实体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显得非常迫切。
首先,要构建多层次创业扶持体系,改善创业环境。国内调查显示,我国有75%的大学生渴望创业,但是行动者只有1.94%;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是20%,而我国城市居民有10万元愿意创业的比例不到5%,农民工创业意愿不足10%,大学生毕业创业的比例甚至不到2%。为此,政府要深化改革,加强服务,进一步落实两个“36条”,对中小企业减税让利、少取多予,帮用工企业加薪和转型升级,降低企业“用工荒”压力,为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第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解决民间资本“投资难”。处在产业链上游地位的垄断国企,不断将成本费用转移到下游民企身上,利用资金、政策优势,沿产业链垂直扩张,在竞争性领域挤压民企生存空间,而民企又很难进入垄断行业,使得民企生存环境趋于恶化。为此,要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构建有利于多种所有制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释放民间投资增长活力,大力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引导国企调整产业布局,把一般性竞争行业的发展空间尽量留给民间投资主体。
第三,要灵活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发展。要不断研究并适时出台长期刺激消费的政策,继续开展汽车、家电下乡等活动,提供更多的能够拉动消费和改善民生的公共产品。帮助企业拓展内需市场,构建营销网络,为外贸商品回归国内寻找新的市场空间。积极搭建企业“走出去”平台,帮助企业扩大对外销售市场。
第四,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优惠和扶持只是外部条件,公平的竞争环境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需求。为此,要营造民企与国企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特别是要让不同市场主体平等使用信贷资源。当前,要坚持楼市宏观调控,完善金融证券市场监管,限制投机暴利;要进一步深化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改革,减少价格扭曲,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价格机制;要减少路桥垄断,对垄断性行业和暴利性行业征收“暴利税”;同时强化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权益保护。
第五,要完善企业的创新政策,营造好的创新环境。面对困境,民营企业现在只有三条路:向上走,转型升级;向外走,海外拓展;否则就会向下走,被淘汰倒闭。当前,要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解决企业“不想创新”问题;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间接融资体系,克服企业创新的融资瓶颈,解决企业“不能创新”问题;要创新知识产权制度,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解决企业“不敢创新”问题;要创新人才制度,通过教育、评价、选拔、管理和激励制度创新培养一大批“顶天立地”的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家,解决企业“不会创新”问题。
上一条: 用好能人,更要用好“小人”
下一条: 暗示效应在营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