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管理的福音书


 一个人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个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个人花每个人1%的力量。



    ——【美国】比尔·盖茨



    为了今天这场领导人脉管理的讲座,我专门查了一下百度百科的说法,关于人脉的解释为“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经常用于政治或商业的领域,但其实不论做什么行业,人人都会使用人脉。不管是做领导,做老板,还是做营销,做业务,人面广阔确实比较好办事,但就算你有1000张名片,也不代表都是可运用的“人脉资源”。有了人脉资源,不管理不行,这个“人脉管理”既是做人的道理,又是做人的技巧。做人讲技巧,容易导致“圆滑”,注入伦理道德的因素,才能变“圆滑”为“圆通”。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掌握并拥有丰厚的人脉资源,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



    中国是人情大国,人脉就像氧气那样重要。中国人认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不靠得住,就看关系如何。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希望凡事凭本事,而讨厌“拉关系”的行为。殊不知,一个毫无能力的人,是无法依靠人际关系而成功的。但是,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再强,也无法顺利地获得成功。而在好莱坞,也流行这么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 you know)。”谭老师强调:“人脉是一个管理者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



    现在社会上同学会很盛行,仅北京大学,各种各样的同学会就不下几十个,据说其中有一个由金融投资家进修班学员组成的同学会,仅有200余人,控制的资金却高达1200个亿,殊为惊人。据说中国最好的工商管理学院之一的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除了在上海本部有一个学友俱乐部外,在北京还有个学友俱乐部分部。



    清华、北大、人大等名牌大学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有同学会或校友会分会,在这些地方,形形色色的同学会多如恒河之沙。周末的时候,到清华、北大、人大等校园走走,会发现有很多看上去不像学生的人在里面穿梭。其中有许多人是花了大价钱从全国各地来进修的。学知识是一方面的原因,交朋友是更重要的原因。



    对于那些“成年人班”,如企业家班、金融家班、国际MBA班等学员,交朋友可能比学知识更加重要,有些人惟一的目的就是交朋友。一些学校也看清了这一点,在招生简章上明白无误地告诉对方:拥有学校的同学资源,将是你一生最宝贵的人脉财富。



    多数人都有这种生活经历:办一件事跑东、跑西、求爷爷告奶奶办不成,最终因为朋友的一个电话或一句话就搞定了。工作中同样专业水平的两个人在同一个单位,若干年后一个人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还注重拓展人脉,在贵人的帮助下飞黄腾达;另外一个只凭专业打拼,还在原地打转。这就是人脉的能量。一定环境下:人脉是一个人赚取财富、职场升迁、成功的入场券。



    说起人脉的话题,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实验——分别将乐观、人缘好的人和悲观、孤零零的人放在两个实验室里,然后用棉球讲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抹在双方的鼻头上,追踪实验的结果。你们猜猜看,哪边的人群感染的多呢?结果出来后,令人大吃一惊——孤零零的人群感染的严重很多,多多少呢?4倍!很有意思的实验,不是吗?一个人如果人脉少、朋友少、悲观、孤零零——就连病菌都来欺负他!



如果说血脉是人的生理生命支持系统的话,那么人脉则是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常言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人成木,二人成林,三人成森林”,都是说,要想做成大事,必定要有做成大事的人脉网络和人脉支持系统。可见,人脉是将我们推向成功的“无敌竞争力”!

    说到“人脉”一词,多数人的意识中都会呈现出它的两面性。一方面,人们认为人脉就是“派别”或“门路”,也就是对人脉持着否定、消极的态度。另一方面,人们则又觉得,在自身走向成功时,人脉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某人才招聘公司曾在1000名职场人士中做过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有50%的参与者在提及人脉时,联想到了它的消极形象。但是,96%的参与者又回答道:“要想在职场生活中获得成功,人脉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在参与调查的人当中,一半人对于“人脉”持有双重态度。虽然头脑里对人脉抱以消极的态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认为人脉是必需的。



   



 


说到人脉,我们就不能不再来了解一个新名词——“脉客”!“脉客”特指一些善于使用人脉、经营人脉的群体(mankeep)。mankeep译为“人脉经营”,我们称之为“脉客”。在台湾证券投资界,杨耀宇就是个将人脉竞争力发挥到极致的脉客。他曾是统一投资顾问的副总,一年前退出职场,为朋友担任财务顾问,并担任五家电子公司的董事。根据推算,他的身价应该有近亿元(台币)之高。为什么凭他一名从台湾南部北上打拼的乡下小孩,能够快速积累财富?“有时候,一通电话抵得上十份研究报告。”杨耀宇说,“我的人脉网络遍及各个领域,上千、上万条,数也数不清。”



    其实,一个人的成功,85%归功于他的人脉关系。看似幸运之神“巧合”地降临,其实多半是努力经营人脉的结果。有良好人脉的人,总是看上去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而那些成功的企业家、职场精英,也无一不重视经营自己的人脉。经营我们的成功人脉,不论早晚都可以“从零开始”!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规律——作为企业领导,越是走向高处,人际关系就越复杂,对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做一个成功者,不仅要善于建立自我的人脉资源,更要懂得如何经营人际关系。现代生活中,大家每天都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沉重的压力,如何在这强手如云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番事业,建立与维护好自己的人脉资源非常关键。人际关系好,人脉资源丰富,就意味着你的机会多,所能够利用的资源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仅要善于建立自我的人脉资源,更要懂得如何经营人际关系。来让我们看看曾国藩的案例吧——



    曾国藩是一个道德修为颇高的人,他对人际关系学的研究极为透彻,并且也做得很好。踏入仕途以来,一路从乡野平民走向二品大员,可以想象期间建立的人际关系是多么复杂。面对这些上上下下的关系,曾国藩是如果做的呢?从他对待过年的问题上,可看出一些端倪。



    道光二十一年春节,是曾国藩在京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大年初一,他起得很早,作为翰林院的一员,他要参加黎明时在太和殿举行的朝祝大典。之后回到家中,拜见父亲。然后就出去到各处拜年。他拜年的顺序是先拜老师,他们也多是朝中的大官,多在内城居住。这是曾国藩关系网的第一个层面。



    拜完老师,曾国藩前往各处拜访湖南同乡,这其中不仅包括寓居京师的湖南籍官员,而且包括湖北籍的。这是曾国藩交际圈中的第二个层面。第三个层面是所谓的"同年",即同学。据《曾国藩日志》载,这又包括甲午乡试同年,及戊戌会试同年两部分人。这是曾国藩走向社会的关系基础。



对于不同层面的关系,曾国藩交往的原则有所不同:对于师长辈,在交往中贯穿一个"敬"字;对于乡辈同僚,在交往中贯穿一个"谨"字,保持距离,不过分亲近;对于同年,在交往中贯穿一个"亲"字。曾国藩说,同学情谊在所有亲情之外最相亲谊的这种感情纯朴而自然。因此,他对同年常常是有求必应,尽力而为。从曾国藩拜年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他对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视的,把握得极有分寸。既有原则,又不失灵活性,的确让人佩服。

    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一个著名的“二八”理论,通常的意义是说,在企业中20%的产品在创造着企业80%的利润,20%的顾客为企业带来80%的收入,20%的骨干在创造着80%的财富,80%的质量瑕疵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等。二八原理告诉我们,要抓住那些决定事物命运和本质的关键的少数。



    经营人脉资源也是如此。也许,对你一生的前途命运起重大影响和决定作用的,也就是那么几个重要人物,甚至只是一个人。所以,我们不能平均使用我们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我们必须区别对待,我们必须对影响或可能影响我们前途和命运的20%的“贵人”另眼相看,我们必须在他们身上花费80%的时间、精力和资源。这是科学经营人脉资源的原则,与我们的人品与道德是两码事。



    最后,领导者管理人脉不能忽视网络,也许你在网络上一天所认识的朋友,可能比过去现实生活中一年所认识的还多。网络交友已经成为时尚和流行,也是不错的“从虚拟变现实朋友”的渠道。笔者的一位总裁班的学员就是这么一个私营企业老板,经营的是专业改装车辆外观,装饰汽车的连锁企业。公司刚开业的时候生意很淡,经人指点他“混迹”于网络上一些车友俱乐部的BBS,如今3年多过去,他在很多BBS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经常有人向他讨教汽车知识,探讨改车潮流,当然,他的企业也做成了这个领域的“数一数二”的领头羊。



    所以,在这个时代,如果还死抱着老想法,不屑于网络上的人脉,真是落伍了。总之,建立和维持人脉关系,我们的领导者需要具备分享的理念,不是分享金钱,而是分享情感,分享关心与爱护,分享喜好与兴趣,我们用分享的精神来吸引别人,用分享来留住别人,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我们的关系网自然会建立起来。

 


上一条: 《道德经》中的管理之学:以正治国

下一条: 创新精神的氛围的建设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