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创立4年之后,eBay易趣已经从创立之初的C2C时代,转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局面——全球化和B2C成为了eBay易趣的主题。有消息称,沃尔玛将着手打造庞大的网上商务平台,这对于eBay将是巨大的挑战。而在中国国内市场,eBay易趣则将继续面对淘宝网等新型商务网站的挑战。战略转型后的eBay易趣,应该尽力融入本土市场成为另一个淘宝,还是应该开辟出独特的消费市场群体?下一步,它的策略应该侧重于什么呢?
“我们现在有2亿的客户,基本上每个季度的营业额在108亿美元。现在,在全球每分钟有一辆车在美国成交,每10分钟有一台电视机在韩国成交,每一分钟有一件收藏品在澳大利亚成交,每12分钟有一套计算机游戏在新加坡成交。在2000年前后全世界的电子商务中,eBay易趣占9%;去年,eBay易趣占了14%。我们在全世界33个国家拥有公司的网站。所以eBay易趣是你全球化的伙伴。”
这是eBay易趣中国区总裁吴世雄今年在北京的一段发言。eBay易趣在创立4年之后,从一开始邵亦波的C2C时代,到现在,全球化和B2C策略成为了eBay易趣的业务主题。
从易趣到eBay易趣
1999年6月,邵亦波和谭海因创立了易趣。邵亦波,1973年9月出生于上海,为哈佛大学商学院1999届MBA、哈佛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双学士。MBA毕业后,邵选择回国创业。身为同学的谭海因也在邵亦波的建议下,开始了共同创业的历程。易趣启动的时候,第一波士顿银行、万通集团等为易趣提供了4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
1999年9月16日,注册用户人数达到20000人,登录商品5000余件。10月16日,相应的数字更新为41000人、21800件,网上交易额突破千万元大关。
11月,易趣获得了由G.H.Whitney、Asianetch、OrchidAsian联合投资的第一轮风险资本650万美元。2000年1月11日,易趣网注册用户超过10万。10天以后,登录物品总数、会员总数、网上成交金额分别突破10万件、1000名、7000万元。
2000年10月,易趣引入新一轮风险投资,金额大约在3000万美元左右。这一阶段,易趣的管理团队扩建为各司其职的6人,公司的80位员工每人均有数量不等的股份。
在邵亦波努力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互联网的冬天到来了。在此之前,易趣已经先后融资数次,引进了包括网易在内的多个投资资本。在2002年4月,易趣获得了一次新的机会,eBay选择收购易趣1/3的股份,并在2003年购入易趣的所有股份。
互联网是无国界的,但是互联网的内容有强烈的本地文化附生性。这一特点,决定了互联网企业的人文服务需要更多地贴近亚洲的本地特点。因此,通过当地的合作伙伴进入当地的市场就变成一个相对来讲比较自然而且有效的办法。
日本和韩国的eBay就是很好的例子。eBay拥有韩国公司90%以上的股份,在日本也是一样。
2002年,eBay首席执行官惠特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圣约瑟召开分析师会议时曾表示,中国的上网人数已经超过德国和英国这两个eBay最重要的市场,在2009年有望超过美国。
在eBay的构想下,公司于2002年进入中国时斥资3000万美元收购易趣的1/3股份,其余的2/3,2003年后用1.5亿美元完成收购。
并购之前,易趣已有注册用户260万人,网络交易每月有约2.5亿美元的货物。同时,还宣称每天50万页面访问网站的记录。并购之后,eBay易趣的方向定位在网络交易平台上,而不是像eBay那样以网络拍卖起家,并将网络交易作为主要的营运内容。
艰难的国际化平台对接
然而美好的愿望并非那么容易实现。
在2000年,易趣并非是全国唯一的网上贸易平台。同一时期,还出现了雅宝、网猎等网上拍卖平台。在互联网公司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网猎被收购,之后杳无音讯。雅宝则坚称网上拍卖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易趣则很快将自身定位为“自由的网上交易平台”。
自由的交易平台并没有想象中的自由。金融政策、物流网络已经形成了交易的瓶颈。在2000年,邵亦波宣称,70%以上的用户是同城购买。“本地购买已经成为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的方向。”这一策略的提出有其必然原因。
一方面,当时,信用卡还没有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同时,网络销售应该如何纳税,也引起了税务部门的重视。整个贸易政策对于新兴的网络交易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物流网络的不健全导致了跨区域交易在时间和质量上有所延误。“你可以想象我必须先去邮局汇款,然后再眼巴巴地等汇款到账,然后他们才寄来我订的货物,这是个多漫长的过程。”一位当年勇吃螃蟹的消费者说。而实际上,信息沟通的不明确,导致了人们对于网络贸易的不信任。
在并购初期,eBay易趣的管理层兴奋地称,这次并购将带来全球交易平台的互通。而最终,这一并购并没有带来易趣营业额的快速发展。
首先,文化的差异在中国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欧洲,你可以先汇钱,然后等货物到来,很少会出现诈骗行为。这是基本观念的问题。在中国,人们彼此之间的防范心理都很强。很难让他们在网络上完成大笔订单。”一位eBay易趣的高管说。在eBay易趣,人们在网上采用的是先付钱后交货、或者当面交易的方式。重重防备仍然让消费者心有疑虑。
其次,国际化平台成为障碍重重的梦想。谁都没有想到,当初并购时最为看好的卖点,竟然成为最不可能实现的问题。一方面,中国的网络购买和销售者大部分都有语言障碍。英文或者德文的eBay网页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等于完全空白的信息。而在中国本土,想要把产品信息与全球的eBay网络共享,则需要自己制作英文的产品界面,这对于中国本土卖家是个成本较高、费力不讨好的举措。
当买卖发生之后,关卡政策又成了网络购买的另一个瓶颈。在中国,从国外购买物品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政策规范,同时还有高额的税收。
支付系统中国化
2003年,eBay收购了剩下的2/3股份,全力收购了易趣。那年炎热的夏天,eBay总裁惠特曼在西雅图宣布,将投资100亿美元用以推动eBay易趣在中国的发展。2004年,eBay易趣并没有取得业绩上大的突破和进展。而就在那一年,淘宝因为宣布全部免费,并开发出“支付宝”第三方的付费方式,而获得了C2C商户的青睐。在支付工具的问题上,淘宝给了eBay易趣一个措手不及。
这个系统支持买家先付款。在货到满意的情况下,通知支付宝将款项打到销售者手中。这等于在虚无缥缈的网络销售中,树立了一个中间担保人的角色。这一支付方式迅速获得了网民的喜爱。
2004年7月11日,eBay宣布,免费在华推出在线支付PayPal中文版,以应对支付宝的挑战,以期给日益陷入增长困境的eBay易趣开出一条新路。
9月1日,贝宝与eBay易趣的平台对接,eBay易趣的用户都能通过贝宝进行网上支付。中国版的Paypal也建立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功能。它完全可以代行银行职能,直接支配交易款项,因此可能出现不受银监会的监管而越权调用交易资金的风险。目前Paypal游离在银行系统之外,难以跟踪其内部资金流向(数千万用户的支付行为在其内部结算化解)。在美国,Paypal的收入模式主要是向卖家收取交易额1.9%~2.9%的服务费,这部分费用占其全部收入的大半部分;另一部分的费用则来自与银行的分账。Paypal在中国则主要实行的是免费。在eBay易趣和贝宝平台对接之后,eBay易趣原有的支付工具“安付通”还将继续存在,“安付通是一个买卖双方对于安全交易的保证,而Paypal是一个即时到账的支付工具。因此,二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重复使用,并且可以互补。”易趣内部员工解释道。
邵亦波在沪上宣布,原来中国的用户必须要有外国的信用卡账户才可以进入eBay进行跨国交易,而平台互通后,易趣的690万用户将可以直接与eBay的1亿多用户进行网上交易。这是目前国内其他任何电子商务网站还无法提供给用户的。
中国市场的潜在规模已吸引了亚马逊、雅虎等国际网上零售商来中国扩张。不过,虽然有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但邵亦波还是很自信,他称淘宝网和一拍网等至少要在3年后,即进入收费时代才能和eBay易趣正面竞争。
“很显然,目前的对接之后,仅仅是中国会讲英语的人士和会说中文的海外华人成为首批采用跨边界交易方式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希望其他障碍能得到解决,我们将看到更有活力的全球性交易。”
行业与消费市场
1999年,马云开始建立阿里巴巴商务网站。2000年,阿里巴巴形成了成熟的B2B贸易网络平台。2003年4月,马云创立淘宝网,进入了原本易趣一家独大的C2C市场。这两个网站,马云都提出了“免费”的口号,声称所有的网络服务都是免费的,而且保证3年不收费。另一方强力竞争者,雅虎开始进入中国C2C业务领域,雅虎开始与新浪合作,创立了一拍网。2005年,马云成为雅虎中国区CEO,淘宝和阿里巴巴与雅虎预谋建立共通平台。
行业成熟,进入激烈竞争的速度比预想的快很多。但是这个行业的缺陷却依然清晰可见。
诚信问题和外部环境政策的不明朗,一定程度上压抑了C2C网站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消费者的网上消费行为直到2004年,才随着马云的群众上网销售运动,成为一种令大众接受的消费或者销售形式。而在此背后的社会背景是,众多普通老百姓在寻找一条新的谋生就业之路。
淘宝将自己的市场放在了更为广阔的环境中。eBay易趣则一直在关注“精英”人群。
有消息称,eBay除了2006年投资1亿美元谋划中国市场外,此前还曾动用了一份数目不详的资金与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签署了排他性协议,阻止淘宝在上述三家网站做广告(后来,新浪和搜狐终止了这份协议)。但eBay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还是有一些用户改投淘宝而去。淘宝被认为采用了“游击战”的市场策略跟上了eBay的步伐,淘宝在成百上千个小网站上投放广告,而eBay并没有将精力放在这些小网站上。
根据淘宝最新发布的数据,淘宝网的注册会员数超过2200万,在线商品数超过3000万件,日交易额突破4700万,网站浏览量超过1.1亿。
相较之下,eBay易趣的会员发展速度和交易额都落在了淘宝之后。全部免费的平台,促成了消费者两边多投的心态。一位专门在网站上卖小包的上海女孩曾一口气分别在淘宝易趣开了两个店。对她来说,免费的资源能够让更多的买家看到她,何乐而不为?
回归国际路线
本土市场竞争激烈, eBay易趣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我们不可能和淘宝一起打游击战。”eBay易趣的一位管理者曾在私下场合说。然而,淘宝引发的一场群众网上开店运动,无疑让eBay易趣感到了压力。2004年,付费工具的转变,意味着eBay易趣开始迎合中国的消费国情。此后实现的国际平台的对接,却并没有成为eBay在中国的利器。
虽然,eBay易趣提供了目前国内其他任何电子商务网站还无法提供给用户的平台服务,但在实际的操作层面则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实现平台的国际对接,eBay易趣把服务器搬到美国。每天网页的修改、更替或者新栏目的增加,都需要通过中美双方同事的反复磋商得以实现,这增加了网站呼应消费者需求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每一次网站内容变动的成本。
与此同时,消费者全球消费冲浪的习惯并没有迅速养成。成本如何转化为增长力成为eBay易趣在回应本土市场之后关注的问题。
2005年eBay易趣经过了平台对接的磨合期。2005年底,吴世雄对外称,在过去5个季度, eBay易趣的跨国销售额增加7倍,其中许多人已获得可观的收入。
eBay的管理者还宣称,在平台对接后从eBay引进许多保护买卖双方的新功能,将大大减少不诚信的现象发生。此外,eBay易趣决定自动帮助用户建立双语购买界面,并且成立专门的小组来激发人们对国际贸易的兴趣。
大卖家VS大买家
竞争硝烟之后,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在发生。淘宝在2006年着力于寻找自己的“大买家”是谁。在关注平民阶层的消费群体之后,淘宝将开始寻找更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买主,提升品牌形象。而易趣则开始了开发“大卖家”的行动,在此之前,淘宝与阿里巴巴的整合,已经吸引了不少商家直接在C2C平台销售,而易趣则抓住自己的品牌优势,将“大卖家”的竞争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
2006年5月,eBay易趣宣布其网站上的“品牌旗舰专区”上线,这个专区将由品牌商自行经营或直接授权销售,首次引入了TCL、飞利浦、EPSON、华硕、罗技、多普达等70家国内外知名品牌。eBay易趣转身成为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销售平台。
eBay易趣中国区总裁吴世雄坦言此次计划是“蓄谋已久”。eBay易趣早在去年底就制定了品牌发展战略,还专门组织了一个市场拓展部来发展与品牌厂商、代理商及经销商的合作。去年下半年以来,eBay易趣发起了对十几个城市的用户的走访调查。调查发现,虽然网络购物用户年龄多集中在18~35岁,但事实上,这一主流消费群活跃度并不高。这群人的特征是有稳定的收入,有自己认定的品牌,喜欢时尚同时注重品质。他们对网络购物存在一定的顾虑,主要表现在缺乏信任和安全感、担心没有或是售后服务差。“他们很看重eBay易趣的品牌,觉得我们的诚信体系更完善。但是他们找不到认定的那些品牌货,即使找到了,也不敢确认真伪。所以我们要引进品牌商,给他们更多安全感、更多选择。只有我们的网站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我们才有可能成功。”吴世雄说。
“品牌战略和国际贸易是eBay易趣未来发展的两大重点。品牌战略将极大地丰富网站的物品,增加主力消费群的吸引力。而国际贸易是eBay易趣特有的优势。据不完全统计,每月有近万名国内用户通过eBay易趣的国际平台完成交易。接下来eBay易趣将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咨询,帮助有志于出口贸易的个人和企业用户走出国门,把国产货卖到全球各地。”
eBay易趣的市场部门相关负责人则称,相当多的跨国品牌更愿意选择易趣作为网络商务的平台,这无疑成为他们面对竞争者的有力武器。
另一个武器则是全球平台的通讯系统:Skype。2006年5月,eBay易趣将skype纳入到中国的交易平台。至此,eBay易趣宣称,已经成功将全球领先的在线支付工具PayPal和全球成长最快的语音通讯工具Skype整合到平台中,“三强”联手将为中国的买家和卖家创造一个无与伦比的电子商务和通讯引擎。
(配发)案例点评:互联网企业的成长曲线
文/蒋青云
自2000年开始,我一直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为本科生和MBA学生开设“Internet Marketing”课程。易趣和阿里巴巴则是本人推崇备至的两个典范式的企业。因为这两家公司在中国都成功地熬过了互联网的冬天并且实现了令人羡慕的快速成长。他们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惊人的一致,那就是遵循着互联网企业的成长规律:从聚集人群到促进沟通,最终推动交易的发展。这一规律其实也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规律。互联网作为虚拟社会,可能大大缩短了人类从“群居”走向“交易”的时间,但却不能打破其中的演化逻辑。易趣的顺利立足得益于其“交易的乐趣”这一理念,其发展初期重在聚集人气,形成社区,“交易”只不过是体验互联网“乐趣”的一个手段而非目的;阿里巴巴则一开始就宣称是一个“商人社区”,同样是聚集人气。以“社区”立足,而不是以“交易”立足,看似有背“盈利性”企业的宗旨,但恰恰体现出经营者对互联网企业成长规律的深刻理解。
看了这个案例,我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反应不是案例中提到的eBay易趣应当在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如何权衡的问题,也不是淘宝网是否比eBay易趣更懂得中国国情的问题,而是这两家公司作为互联网公司是否在成长规律方面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做法的问题。因为我觉得后者是涉及到互联网公司应当有何种成长曲线的本质问题。
在我看来,阿里巴巴似乎还继续着它的“社区”神话,只不过由B2B延伸到了C2C这个更可能聚集人气的领域(事实上也是这样);继续着“在商不言商”的故事,只不过在淘宝网上显得更有气魄也更具攻击性。而易趣则因为被eBay收购的原因,迅速地走上了互联网的“盈利之路”,但走得很辛苦,失去了“交易的乐趣”。因为eBay,易趣度过了互联网的“严冬期”,也因为eBay,易趣不得不放弃了原来坚持的“社区型”网站的初衷。
但我们不能因此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eBay易趣远远没有失败之虞。我甚至认为它相对于淘宝仍然是有优势的。第一,来自eBay和易趣原有的品牌声誉优势。虽然其规模也许没有淘宝那么大,但它的社区成员有较高的忠诚度;第二,来自eBay全球的网络优势。如果仅仅把eBay全球网络看做交易型的商务网络,那必然会像案例中提到的那样感到处处存在壁垒和问题,但如果把它看做更大的国际化的“社区”,那就会有更多的“交易的乐趣”存在。一句话,应当培养的不是社区成员在eBay国际上的交易习惯,而是“交易体验及其带来的乐趣”。从这个意义上看,Skype的加入对eBay易趣有着非常大的潜在机会;第三,eBay易趣的商业模式具有可持续性。互联网企业的成长曲线总要突破“社区模式”而最终发展为“交易模式”的。只不过eBay易趣的拐弯来得早了一点儿。
eBay易趣的商业模式在继承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完善的支付模式和其他规则,虽然目前面临淘宝不收费承诺的攻击,但是从长期看这个模式的可持续性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如何度过短期的威胁呢?我认为应当建立面对现有和潜在合作伙伴的新的差异化的“承诺”,那就是更可靠、更完美和更负责的服务与体验。反之,如果是跟随淘宝网玩不收费的游戏,那就彻底输了。
上一条: 新局面 新HR
下一条: 销售---加速度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