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期观察中国消费者的研究机构,麦肯锡、波士顿和贝恩发现:未来几年中国消费族群中,年收入10~20万人民币的家庭将以年均1.4倍的速度成为数量增长最快的族群,其户数的占比也将于2010年的6%迅速增加到2015年的28%,将为中档商品(包括住宅)提供迅速成长的市场空间。而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截至2010年,中国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家庭约467万户,占全国家庭总户数的2%。到2015年,这个族群的数量将翻一倍多,占比也相应上升到4%。
尽管中国人均所得刚突破4000美金,排在全球第100位,但中国沿海与内陆、城市与乡村发展落差大。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消费者洞察智库负责人郭又绮说,中国财富版图已从扁平三角转到尖三角,正在往菱形转变。“以后会是中产阶级居多的菱形。”2005年,中国的中产及富裕阶层家庭数量(每户年可支配收入达9000美金以上)已超过1100万户,略超海湾和波兰同类家庭数量;而到2010年年中这类家庭数量将超过5000万户,与日本相当;预计2020年则会超过1.3亿户,数量超过美国。
若以城市看,2020年,中国将有800个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今天上海(12590美元)。耶鲁大学教授Stephen S. Roach表示,中国可能引发现代历史上最大的消费浪潮,对中国、亚洲及更广泛的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据此,台湾《天下》杂志区分出中国的六大消费族群,在呈现其特点的同时对各族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进行了预测。
1.藏富族:家庭年所得100万人民币以上,数量将由2010年的44.6万户增加到2015年的109万户,增长144%;他们的消费特点是:不计代价买健康安全。对品牌、口碑的重视度全球最高。要攻入这块市场,广告预算不能省,最好能请名人代言。
2.品富族:家庭年所得30~100万人民币,数量将由2010年的268万户增加到2015年的546万户,增长104%;他们的消费特点是:购物更感性;对广告、品牌比起欧美日消费者更重视;对口碑的重视也快速提高。
3.炫富族:家庭年所得20~30万人民币,数量将由2010年的156万户增加到2015年的328万户,增长110%;他们的消费特点是:更忙碌,更重视休闲娱乐。正朝向购物次数减少、单次购物金额增加迈进。花钱买名牌只为彰显身份地位,相信“贵就是好”。“国际知名品牌”的形象较易获得他们青睐。
以上三个年收入20万以上的富裕族,其户数总和占全国家庭户数的比例将由2010年2%上升到2015年的4%。
4.精买族:家庭年所得10~20万人民币,数量将由2010年的1338万户增加到2015年的7644万户,增长471%,其户数占全国家庭户数的比例将由2010年6%上升到2015年的28%,是增长最快的族群;他们的消费特点是:新兴中产阶级,让中国精品市场成为全球最大,占全球两成;以年轻人为主,购买个人化用品胜过家庭用品;多买一两件高端消费品就会减少其他支出。
5.爬升族:家庭年所得5.5~10万人民币,数量从2010年到2015年期间将保持在1.2亿户不变,但由于之前四个族群数量的快速增加,爬升族户数占全国家庭户数的比例将由2010年54%下降到2015年的43%;他们因物价、房价高涨,以及相对贫穷感,消费力道减弱。针对他们,企业须随消费者升级,定位自己为中端产品而非低端。
6.甩贫族:家庭年所得5.5万人民币以下,数量将由2010年的8474万户减少到2015年的6826万户,减少19%;其户数占全国家庭户数的比例将由2010年的38%下降到2015年的25%。甩贫族将以每年4%的速度减少,这也将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成果。
网络与交通的发展,让农民工和内陆民众快速学习大城市的消费习惯。而已经跨越温饱的城市人,则开始舍弃大众商品,转向追求品质;城市市民开始寻找健康食品、有机食品、健康的生活形态。面对广大的中国市场,最关键的是“做产品的区隔”。与此同时,《天下》杂志提醒企业同样需要注意经营风险。未来几年在中国经营企业的风险包括:
1. 经营成本激增。包括了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政府税收增加。
2. 大资本式的掠夺市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目前中国的经营环境是,资本以群狼式包围,快速扩张、快速开店,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国内大企业或有雄厚资本加持的企业,常常摆出一副“只要我把店面开得够多,即便赔钱,但撑得够久,你就不见了,市场就是我的”的霸气。
3. 做大与做强的选择。在当前中国,企业被训练出的思路是:先做大,才能做强。
4. 需要努力找到中国消费者接受的创新。
上一条: 如何处理管理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