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离职,很多人浮现脑海的首先是,员工对薪酬不满意。但很多统计都说明,薪资不是导致员工离职的首要因素,和上级未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比这个因素更重要。缺乏上级的尊重或支持,或对上级和同事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从而对公司失望而“用脚投票”的大有人在。这个案例再一次证明了这个结论。能否和上级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保证沟通的畅通和高效率,往往决定了下级和上级之间工作的融洽度。
在这个案例中,公司的中层因为公司一把手王昱“沟通起来很困难”而选择离职。“面对一个沟通不畅的老板,不仅会让自己工作的心情受影响,更重要的是设计行业是一个需要鼓励的行业、是一个需要不停地沟通碰撞才能激发灵感的行业,而这些王昱都无法给予。”核心骨干的纷纷离职,使看似属于个人沟通风格的问题已上升到制约公司发展的高度。王昱至少要面对自己的两个问题,一是不愿意和大家进行面对面沟通,在中层不接受自己的沟通习惯的情况下,未及时意识到并进行调整;二是没有在沟通中进行及时的反馈,独断专行,令中层“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甚至屈辱”,从而离职。
沟通渠道的选择对沟通结果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管理过程中,面对面的沟通由于时间成本、交通成本高,管理者通常会更倾向选择电话、邮件、短信等方式来沟通。但面对面的沟通效果是最好的。就象案例中所提到的那样,“这当面的10分钟比MSN上聊3个小时还管用”。有研究表明,沟通中往往只有7%的沟通内容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其他是依靠声调(38%)和体态(55%)。这个理论从一个侧面解释了面对面沟通效果最好的原因。文字沟通中只能表达出7%的真实意思,所以文字沟通很容易出现误解。举个例子来说,“我不是这样评价他的”。如果是面对面的沟通,你可以得到以下翻译中的一种。不是我,是别人这样评价他的;我是这样评价其他人的,不是他;我评价了他,但内容不对。但如果是MSN沟通,出现错误的几率是66.7%。电话沟通可以通过声调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沟通的准确度能够大为增加。
沟通的精髓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目标是达成一致。从这个角度说,如果可能,管理者和下级沟通要首选面对面沟通,一次性就解决问题,这样的效率才是最高的。有了误解再误解,往往需要额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我的原则,预先判断出现误解的可能性越大,越要首选面对面沟通,其次是电话,再其次才是文字。当然工作中文字沟通也是不能缺少的,但通常是在下列情况下使用。比如,需要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做记录,正式的决定;要传递的信息量太大,或者信息太复杂;希望信息接受者事先了解信息背景,便于后期面对面沟通等等。
对王昱的建议有三。第一,必须改掉不愿与下属直接面对面沟通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年之后要修正是更加困难的,必须付出代价,而且成功的几率通常不高。只有意识到改变可能带来的痛苦,时时提醒自己,才有希望改变;第二,提高沟通的及时性。一旦下级发表意见建议,上级首先一定要有反馈,其次一定要及时,有了误解再解释,往往员工已不愿意接受。老板如果对员工的建议没有反应,员工会认为自己的看法没有受到重视,自己被漠视,“被否定”。老板在收到到员工的看法后,即使不同意员工的意见,也需要对员工的付出表示肯定,告知员工意见未被采纳的原因。双向的沟通才能保证沟通的准确性,才能建立一个良好沟通机制,员工才能自由发挥充分创新。第三,重要的决定要事先和有关业务人员沟通。集体的智慧往往比个人更有价值,“这个事情我已经想好了,也决定了。希望你们不要再有任何反对意见,我不想再听”这样独裁的举动,是不应该出现在需要创新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的。
沟通习惯是个人风格的一部分,但作为老板,当个人的习惯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发生冲突时,只能牺牲个人的偏好。这是很多企业家的选择,也因为有了这样的选择,他们才成功了。
上一条: 养母加多宝才是王老吉大战的赢家
下一条: 大道至简的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