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如何练好嘴皮子?


前言:有人说,当今世界有三大武器,即原子弹、电脑和口才。也有人说,领导干部要练好嘴皮子、笔杆子。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您的上司了解您有很多途径,但最直接、最现实、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当面听您进行工作汇报。此时,您的思路思想、综合能力、工作政绩等等,就全凭一张嘴了。因为您的领导比您更忙,可能没时间到您的“封地”卧底调查您的工作。很多时候,领导对您的印象,也就由您的嘴而形成了。自古以来,因汇报而升而降的官员多得很,丢脑袋的也大有人在。



    现在的下属可不是往日那种好糊弄的主儿,个个猴精猴精、机灵得很。如果您的讲话像白开水,或者鹦鹉学舌,遇事讲不出个“小老鼠上灯台”,下属就很难信服您,更别说死心塌地听从您的调遣,卖命似地配合您的工作。顶多当面对您打哈哈,拍您马屁,可转过脸就议论您:没水平!



    毛主席他老人家善于运用讲话艺术,把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讲得生动有趣。他的讲话,充满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文学典故和民间故事。他用这些群众喜欢接受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说明马列主义的思想核心,使马列主义以中国的民族形式。



    中国的风格和气派出现在大家面前,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把马列主义哲学变成自己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武器,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他高超的讲话艺术,教育着人,鼓舞着人。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使革命战士忘记一切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义无反顾地献身革命。我们不敢想象,如果毛泽东没有这么高超的讲话艺术,人心怎样凝聚,士气怎样鼓起来。



    据说朱元璋做皇帝后,想攀附他的昔日伙伴很多。其中一位来找他,对他说:“微臣当年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后心中窃喜,当即就封他做了大臣。还有一位见到朱元璋,一见面就说:“老朱,咱哥儿们以前都帮人打工。



    一次,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未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汤也泼了。你只顾抓地上豆子吃,却连红草叶也送进嘴里,谁料叶子卡在喉咙,使你很痛苦。幸好我叫你把青菜叶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带下去……”朱元璋被人揭了老底,嫌他讲话不顾体面,龙颜大怒:“给我推出去斩了!”其实,两人讲的是同一件事,结果一个封官,一个被杀。这个故事,如果联系今天的实际,就是:不善讲话者虽然不会被杀头,但离倒霉也就不远了。



    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深有感触地说:“议会是一个演讲的政府。在这一组织形式内,口才的力量成为一位政治家所能拥有的全部品质之中最可称道的。”威廉?皮特年仅24岁,虽然皮特缺乏经验和政治头脑,但凭着他杰出的口才而被世人称颂,成为一位成功的政治家。



    尤其在演讲最后,温家宝引用了一句中国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为它的果实吸引人,树下自然就踩出了一条路。亚洲的合作、发展和共赢,是无限光明、美好和吸引人的伟大事业,只要亚洲各国真诚努力,脚下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所谓口才,顾名思义就是口语交际的才能,换句话说,也就是善于讲话。古希腊的一个寓言之所以把舌头比作怪物,是因为它能用最美好的词语来赞誉人,也可以用最恶毒的言辞来诅咒人,它能把蚂蚁说成大象,也能把小丑说成国王。所以,我们才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古老俗语。



 


纵观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无一例外都是思维敏捷、口齿伶俐、善于表达的语言大师。领导者肩负着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本公司、本部门的发展决策,率领部属和群众,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这一重任。领导者的意图、意志、指标体系、工作措施和手段,均离不开高超的语言表达才能。

    笨嘴拙舌的人当不好称职的领导,是情理之中的。在现实生活中,话不投机,语不到位,方法不当,激化矛盾,把事情搞糟的例子不少;不善于了解群众心理,不善于运用语言技巧,不讲方式方法,不看对象、场合,滥发议论,使群众把领导的话当耳旁风的也不乏其例;好心不被人理解,善意得不到好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善于做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思想工作,其结果事倍功半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领导者如战场上的将军,是激励手下的核心人物,也是决定事业胜败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领导的统率。领导者中肯有力的言辞,会迫使对方作出让步,或取得共识,以利于达成协议;领导者慷慨陈词,会促成外引内联,振兴一方经济;领导说话得体,言之有物,会使权威自立,上下一心。虽说没有人是天生的演讲家,但是成功的领导者大多拥有一副好口才。解释、说服,推销、激励……几乎所有的领导活动都离不开“说”,“会说”与否决定了领导行为的有效与否。



    作为一位领导者,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话水平,使自己在万众瞩目之下,身处各种场合之中,面对各种对象之时,都可以树立超凡出众的形象和应有的权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凡是我所认识的重要领袖人物,几乎全都掌握一种正在失传的艺术,就是特别擅长与人作面对面的交谈。我认为这个共同点并非偶然。领导即说服。领导力即说服力。



    中国的孩子,在座的许多领导同志都有子女了,一开始我们愿意教孩子写字,人、手、刀、口。可是西方一些国家,往往家长一开始就是教孩子说话,让孩子话说的好,从小就很重视。大家知道铁娘子,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她三岁的时候她父亲就给她聘任了一个教演讲的教师,教她说话。可见他们对演讲的重视。



    都说领导者的口才很重要,但遗憾的是,有些领导并没有意识到口才的重要性,在讲话中他们要么用词深奥,或者特别专业,让人听不懂;要么平铺直叙,干巴巴的,使人听得索然无味。很多单位的领导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开会时自己在台上滔滔不绝、慷慨激昂,台下的人则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闭目养神,能够真正听自己讲话的没有几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领导讲话的方式不吸引人,如有的讲话拖拉,有的脱离开会的主旨,有的废话连篇……



    请看这个案例:陈跃(化名),一位中西部地区科技部门的副厅级干部,最近时常感到烦恼。不久前,陈跃在向一位国务院领导汇报工作时,发现自己心慌得厉害,“条理不大清晰了,语言也不像平时那么流畅,越讲越不自在。完了之后,自己都感到非常失败”。从政多年,陈跃第一次对自己的口才感到不自信。近年来,笔者所遇到被“说话问题”困扰的官员,远不止陈跃一个。越来越多的官员走进课堂,寻求专业的辅导与训练。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职位高的领导干部的确会比职位低的领导干部口才要好。级别越高,官员对自己的口才越自信。这与职位高的领导干部掌握的信息量大、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有关系,更为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职位越高,讲话机会往往越多,熟能生巧,久而久之,口语表达能力自然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职位高低与口才高低的正比例关系,从一定程度印证了“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从以上案例可知——很难想象,一个口才欠佳的领导,如何在现今的工作环境中支撑局面,稳步攀升,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事实上,一个领导者的说话能力,常常被当作考察领导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能言善辩、口才卓越的领导越来越显示出一种独特的优势。实际上,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就是口才,提供信息需要口才,阐述方案需要口才,评估方案、表明决策、宣传鼓动、组织指挥、公关协调及监督反馈等都离不开口才。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会说话在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起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国入世过渡期不断推进的关键时期,好口才对于中国各个阶层的领导人员来说,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本。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如今的文明社会,谁能驾驭奇妙的“舌头”,谁就能改变自己的一生。



    国内权威的领导者口才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在人的一生中,从求职到升迁,从恋爱到婚姻,从推销到谈判,从交际到办事……无不需要说话的能力。话说得好,小则可以讨喜,大则可以保身;而话说得不好,小则树敌,大则事业失败。说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我想,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各位应该都很有感触!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仅有一小部分取决于专业知识,而大部分取决于口才的艺术。”



    有一次,我听到百家讲坛的易中天教授讲到——演讲水平是天赋,后天努力是没有用的!我感觉到这个观点可能会误导一些管理者,谭老师了解到,时下有不少领导者,或是他不能演讲、或是害怕演讲、或是他的演讲水平不够好,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首先必须具备好的演讲口才。根据谭小芳老师不严谨的考证,中国历史上说人“口才好”有两个词令我印象深刻:“舌灿莲花”、“唯舌不变”。



    “舌灿莲花”的典故源自南北朝高僧佛图澄的一段事迹。在《高僧传》和《晋书艺术传;佛图澄》里记载:后赵国主石勒在襄国(今邢台)召见佛图澄,想试验他的道行。佛图澄即取来钵盂,盛满水,烧香持咒,不多久,钵中竟生出青莲花,光色曜日,令人欣喜,于是,后人便引“舌灿莲花”来譬喻说话的文采和美妙。



    第二个故事——中国古代第一流的佛经译者:鸠摩罗什圆寂前曾经立下誓言,“若我所译经典,合乎佛意,愿我死后,荼毗(火化)时,舌根不坏。”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今陕西户县草堂寺)圆寂,火化后确实如他誓言所说,“薪灭形碎,唯舌不坏”,即舌头久焚而不坏,红如莲花,成为一颗巨大的舍利子。我们知道佛经翻译的过程也是讲经的过程,我个人的理解——大家觉得这位大师翻译的太好了,讲学讲的太好了,所以流传了这个故事。



    有意思的是,两个故事都和佛教有关。今天,我们来谈一谈领导者的演讲口才。演讲,顾名思义就是又“演”又“讲”,口才口才,光有口还不够,还要有才,才是什么?内容!笔者有时感叹——领导者不在于口才一定要好,只要你有思想、有创意、能带给听众前所未有的体验和震撼,你就可以成为出色的演讲者。我想这就是演讲的至高境界。



    说话人人都会,但不见得人人会说话。一句话说得好,可以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不好,可以说得人跳。一句话可能化敌为友,冰释前嫌,化干戈为玉帛;一句话也可以化友为敌,引发一场争论甚至导致一场战争。所以,你仅仅能说还是不够的,还要会说。俗话说“为官须练嘴上功”,作为领导者,那么怎样才是会说话呢?



 


在谭小芳老师看来,领导干部“好口才”有低、中、高三重标准。就低标准来说,不说套话、空话,言之有物,是低层级的“会说话”;能灵活、流畅、机智地现场应答,有效说服听众,是中层次的“会说话”;能吸引、控制、激发他们的追随者,具有超凡说话魅力的领导,才是高层次的“会说话”。其次,领导好口才要有四度,即高度、深度、密度和力度。高度指有思想的高度;力度指演讲艺术的感染力,要有战斗性;深度指理论的深度,并且要能够深入浅出;密度指信息量要大,信息量越大标志着领导的能量越大。还有,就是要做好四个真,既做真人、讲真心、表真情、说真话。我们先看一个奥巴马的案例吧——

    赖特问题是奥巴马竞选之路上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这位66岁的黑人牧师曾引领奥巴马成为基督教徒,成为奥巴马22年的精神导师,他为奥巴马主持婚礼并为其两位女儿进行了洗礼。但也是这位牧师,非常痛恨美国白人,他说非洲的艾滋病是美国人带去的,还说“9·11”事件是上帝对美国的诅咒,等等。等到奥巴马出来竞选总统的时候,就被对手抓住把柄,把这些事情宣布出来。奥巴马的好朋友是这种人,一个痛恨美国的人,怎么能让他当选呢?那么,奥巴马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奥巴马太厉害了,从他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我们可以想象,他是一个什么样的总统。如果换做我们一般人的话,可能会说,我错了,我道歉,对不起,那个牧师我本来就讨厌他,我不理他了,不跟他玩了。可能就是这样,向全美国老百姓道歉,痛骂牧师一顿,跟他断绝关系,划清界限。全世界都认为他会开记者会道歉,结果不是这样。



    2008年3月18日,奥巴马在费城发表演讲“一个更完美的联邦”,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我不能跟那个黑人牧师断绝关系。此话一出,全场都愣住了。所有人都期待他骂人,结果他没骂。他说,正如同我不能够断绝我和我的白人外祖母的关系是一样的,我从小父母离异,爸爸是黑人,妈妈是白人,我的外祖母从小把我带大,她是一个白人,她将一生的爱都倾注在我身上。



    可是我的外祖母也告诉过我,她最害怕上街的时候有黑人从她旁边走过,她怕黑人抢她,我的外祖母也常常告诉我她有多痛恨黑人。因此,我要接受我的外祖母,就要接受我的牧师,因为那就是美国的一部分,是我不可能脱离的。但是这个牧师犯了一个错误,不是他偏激的种族言论,这不是他最大的错误,他最大的错误是他忘了美国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国家,美国是一个会改变的国家。而“改变”这个词就是他竞选的纲要。奥巴马的演讲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赏,大家甚至认为“一个更完美的联邦”跟林肯的就职宣言同样伟大。这篇宣言完全征服了美国人的心。



    我们大家都知道,美国的总统竞选,与其说是各方势力的较量,不如说是竞选总统的个人口才的“大比拼”,最后胜利者的口才水平都是令人称道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作为优秀的领导是具有良好口才的管理者,懂得春风化雨,用温暖得体的语言去感召被管理者,在“润物细无声”里达到管理的目的。而这种借助口才的高妙的管理艺术,会在管理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融洽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彼此共同的生活、工作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而人际环境的和谐、舒畅,又能动地反作用于人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热情。如此的良性循环,这是每一个领导者所梦寐以求的。



    总之,沉默是银,开口是金!领导=70%口才+30%管理。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到处受人欢迎,办起事来也总是顺顺当当;反之,则在交际中处处碰壁,办起事来困难重重。作为一名领导者更是如此......谭老师希望我们的领导者能够全面提升口才,更好地胜任领导职位!


上一条: 客户背离企业的风险

下一条: 老板要做员工的心理医生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