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和人伦关系


改革开放向西方学习以来,我们有了许多新语汇,人际关系即是其一。大家一张嘴都说,要搞好人际关系,××的人际关系如何。其实,中国人过去不讲人际关系,只讲人伦关系,人际关系和人伦关系是两个不同概念,其内涵又打上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烙印。



就概念来讲,人际关系比较宽泛,指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联系、影响和互动,而人伦关系特指“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最近,南京人文学院院长提出一个“新五伦”,即将传统五伦中的君臣关系改为干群关系或官民关系,其它四种伦常关系不变。同时,他提出要加强人伦道德的宣传和建树。人际关系包含了人伦关系,但又有很大区别,我赞同讲点人伦关系,不宜泛泛地讲人际关系,尽管中国社会正经历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



西方讲人际关系,讲平等博爱。但是一视同仁爱所有的人,实际上等于谁都不爱,你能爱你的老婆跟爱别人的老婆一样吗?说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孩子倒是多了两个大朋友,可是没爹没妈了。西方人交往尽量保持距离,这是西方的文化使然,也是法律对他们行为的约束。



中国讲人伦关系,强调具体的人与人关系和责任。从汉代《白虎通》中的“三纲六纪”到“五伦”,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国家这样几千年如一日地重视伦理道德,有这么全面详尽的道德规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石。人的关系总是在血缘、情缘、事缘之中,中国伦理从家出发,讲“孝悌也者人之本欤”。一个孝字,英文要用2个词来翻译,一个是虔诚,一个是尊敬,其实背后的深义也没说清楚。中国的“子为父隐,父为子隐”西方人更无法理解。中国人说尊师重道,师徒如父子,外国人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至于君贤臣忠,父慈子孝,兄睦弟恭,朋友信义这些一对一的责任道德,还有什么子弟兵,父母官这些叫法,洋人就更弄不懂了。



当前,我国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在日益变革,包括道德在内的社会意识形式,出现了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情况。在道德领域内,出现了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的图景,在人伦道德上也是如此。按照中国人的逻辑,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连兄弟姐妹都不能友好,连朋友都吭害的人,不可能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以,先讲人伦关系,再讲人际关系更有利于道德重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道德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人类自从有了社会,就要有一定的规则来维系它的秩序。西方人靠宗教、靠法律,我们是靠对天地的敬畏和人的伦常关系。时代变了,传统道德观念不应该也不可能全盘承继下来,但我们应该汲取传统人伦道德中的精华,建树和确立新的伦理价值法则。前一段讨论要将“常回家看看父母”写入老年法修正草案中,不论可行不可行,说明我们在倡导中国式的伦理道德,我看挺好!西方孩子满十八岁回家吃饭都要AA制,这不合中国国情。新的人伦关系亦应该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然我们就没有了中国人的样子。 


上一条: 管理的难度和问题到底在哪里

下一条: 目标人群分析—上对花轿才能嫁对郎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