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领导你的“彩色”团队?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随着全世界人才流动的加快和文化融合,你的团队,可能正变得五彩缤纷——不同的人种、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并操着不同的语言……



    多元文化的碰撞,带来的除了思维的创新,总还伴随着磨合的痛苦。这对部门领导的挑战不言而喻。那么,作为团队的带头人,该如何领导和驾驭彩色的团队?该怎样修炼自己的领导力?看看我们本期的两位主人公在这种职场状态下的领导心得吧。



    案例一:CFO周围的“小联合国”



    主人公:刘光伟 沃尔沃集团——澳洲会计师公会北京委员会副会长全品牌卡车亚洲区财务总监



    我们这个部门其实成立没有多长时间,作为沃尔沃集团下属全品牌卡车的亚洲区财务总监,任务不仅仅是负责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系列产品的财务问题,而是整个亚洲区域的多品牌的综合业务。这也使得我手下的团队,像个小小联合国。



    在组建这个新团队之前,有人觉得对我这个70后来说,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尝试,我发现,管理这些外籍员工是有诀窍的,那就是:平等的文化、有效的制度以及积极的价值观。



    北欧企业的文化平衡术



    我曾出国留学过,也曾在多家跨国公司任职,对文化的差异性深有感触。比如:亚洲文化和欧美文化,有时候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泾渭分明。我一出校门就进日本企业工作过,但要说倾心,还是北欧企业的文化氛围,平等、直接。



    沃尔沃内部就是如此。我们是瑞典公司,大家却都说英语,在组织架构上也没有那么多的层级,汇报的体制更是十分明晰,这可以说是求同存异的最好基础。在这里你虽听不到什么激情的发言和疯狂的愿景,但可以感受到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努力。



    我经常要到亚洲各国出差,当我走在异国的土地上,我常常会想他们和我们有哪些差异,但后来我发现与其把目光盯着差异,还不如多想想人性中共同的东西,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自然能够获得外籍下属的信任和支持。当然,这种沟通又不是什么都要触及,主要还是个人业务的分工和定位问题,我觉得必须用财务的专业语言来说话,这套语言在任何国家都是通用的,我们不论说哪种语言,专业语言都是一样标准的。



    绩效考核的魅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做财务管理工作,已经不能被动地接受其他部门搬来的任务,而是要主动出击,所以在平等的文化基础上,还必须有真正过硬的考核指标。



    与人们熟悉的营销部门和生产部门不同的是,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一直是个难题,这也常常会引发不良情绪和工作懈怠,为此我在团队里提出了一个“积极追踪”的概念。



    产业链犹如高速运转的机器,当市场需求急剧萎缩或扩充时,上下游产业难以快速响应变化,产业链上的产能和形成的成本不能很快适应新的业务量,这就需要一个缓冲期。这个缓冲期是导致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这个时候,财务的作用就是要及时预测这个缓冲期,并及时传达给管理层与市场部门,从而让他们迅速采取相应政策,将不利的冲击削减到最小。而在业务开展和战略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对业务的追踪、分析、预警以及决策支持。当所有数据呈现在眼前时,财务作为超级用户,需要分析这些数据背后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分 我喜欢讲一句话叫做“Under Control”,就是尽在掌握。我们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明白其中的含义,建立与业务部门的对话机制、沟通机制,在战略角度上把握自己的前进方向,才是成功达成使命的关键。



    所以,我常常对下属讲:不要对我说你们做了什么,而是要拿出数字、拿出报告、拿出观点,让我看到在整个项目中,你们参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大家,谁也不会觉得不开心,而管理起来反而越发明晰。



    学习最重要



    针对很多人曾经提出的价值观问题,我也很关注。我希望我们的团队常常会有一种对专业能力的紧张感,因此学习和充实自己是必须时刻关注的话题。



    作为澳洲会计师公会的会员,我也很鼓励自己的下属加入专业的组织,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修养。对于积极充电的下属,我们会在晋升中做加分考虑。



    而且,对于我们这个成立不久的部门来说,学习还意味着更好的生存能力。事实上,沃尔沃传统的销售模式以品牌线为主导,但是亚洲分部集合了集团所有的卡车品牌——沃尔沃卡车、雷诺卡车、UD卡车,每个品牌都有不同的业务模式。



    不同的经营模式带来的资金流和价值链模式完全不同。面临多种品牌,面临不同的业务模式,面临各级管理层的需求,如何构建合适的财务体系成为一个难题。由于业务模式的多样性,且不同品牌的产品定位、目标客户、目标市场都各不相同,也决定了财务体系的多样性。



    这就需要我们的团队,必须扮演尝鲜者的角色,必须为了一个新的模式和新的产品体系,不断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范围,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但也给了我们积极的创新心态,这也是我最感骄傲的地方。



   



 


平等的文化、透明的制度,还有积极的价值观,这些都是我认为我们这个团队能够获得不错业绩的原因。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人们常说的管理无国界,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人们常常会遵循基本的职场规律和方式。而管理外籍下属,其实常常要注重的是领导者自己的职业修养和专业素质,做一个胜任的管理者才能让下属真正信服。



    案例二:简单的“傻老外”



    主人公:JOHNSON 某制造企业销售部主管



    公司的许多客户都是国外厂商,并且我们的业务也是技术性销售,因此,在我的团队中,员工的专业知识技术与销售能力是并重的。其中,我们也有几位优秀的外籍员工。



    事实上,管理外籍员工和本土员工没有什么大相径庭的地方,尊重、信任、平等永远是第一要素。同时,我发现在他们身上,也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随时随地随人的沟通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加班。我发现我的一位日本籍下属,也常常加班,甚至比我走得还要晚。一次,我问他,“你怎么老是加班?工作上有困难吗?”“不是,我是想看你是否有需要我做的事情,随时待命。”他回答。这让我心头为之一震,以往,哪有下属会和我一起加班,还不是自己手头的活儿干玩了,拍屁股就走人。况且我们又是业务部门,是业绩导向,办公室不是惟一的办公场所。



第二天,我请他去吃日本料理,和他随意聊天。他告诉我:在日本公司,下级随时是处于待命状态的,而且职务越低的下班就越晚,因为下属必须要随时准备回答上司提出的问题,提供他需要的材料,随时去执行他的一个命令;而在车间则相反,上司要时刻处于保障状态。



    感动的同时,我也明白自己的问题了。以往,这种早请示晚汇报的事,无论是下属还是我都做得不够,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工作,有时一天都不见得说上一句话。而自此以后,我有意识地多和下属随时沟通,将每周一次的例会,变成了每天很简短的例会,这样大家可以随时沟通工作进展和难点,以尽快解决。



    我有事外出时,也会有意识地和他们打个招呼,问问有什么急事需要我帮助和解决。而时间一长,员工要下班时,也会过来问问我还有没有事。这样做了不到一个月,我突然感觉大家及时沟通、互相服务于他人的意识明显增强了。并且,带来的效果是工作思路的改变,我们不仅重视结果,同时还开始注重工作的过程。



    沟通可以更直接



    前些日子,为了一个新项目的实施,公司临时派了一个懂技术的德国专家参与进来,他为人非常谨慎。一次,我问他:“你觉得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吗?”他说:“大家做得非常努力,我很欣赏。”“那么,项目的细节你觉得呢?”“不错。”“你认为我们的数据精准吗?”他说:“当然。”我又问了好多问题。



    终于,德国专家说:“你到底想说什么?请直接一点儿。”我愣了一下,为什么他会有这种感觉?“我只是想和你聊聊天,了解一下你的看法。”“哦,那很抱歉,我是听说中国人很含蓄,我怕猜不出来你的意思,我们老外有点儿‘傻’。哈哈。”我们相视而笑。



    以后,我再和外籍员工沟通时,开始注意尽量直入主题。久而久之,团队都习惯了这种直接的交流方式,少了模棱两可的客套,团队的沟通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这些年来,和外籍下属间的沟通与合作还是非常愉快的。他们表达直接、心态很开放,而且他们的思维开阔性和创造力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的。事实上,和外籍员工相处的重要原则就是真诚和简单。


上一条: 绩效管理落地“五关键”

下一条: 最好的激励非信任莫属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