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误入咨询,回首近十年。借观身边的咨询师,可观自己,得明心性。越深入,愈觉得咨询的罪孽,相比之下,风险更高易得,由此,敬畏越重,那种源自内心,本质上也是源自宇宙的敬畏,让人能切肤彻骨地体会到何为战战兢兢——真正的战战兢兢,犹如烈日下的寒颤。
披着文化咨询的外衣,包藏着一心私利和自欺欺人的一知半解。因人而论,有些人的包藏瞬间能被市场识破,有些人的包藏很久才被识破,而有些人的包藏终身也未必会被识别。可是,不被识破的罪孽就不为罪孽了吗?不知道由物欲堆砌成的华丽生命逐渐重新被分解为物质的时候,隐蔽天下的罪孽会如果撞击人的灵魂。
房贷、孩子、车子、健康、家庭、保险……面临生存的压力,为物欲谋,让这个时期的众生不得不备受煎熬,这种煎熬让人同情,让人理解。漠视亲人福祉的冷血,固然让人不能接受。但是,建立在自己和亲人福祉基础上的私利是否应该有度?
可是度又在哪里呢?
度在渡口,在生命的渡口,在己心的节点。
我不是一个先知先觉者,只是在借看他人风景的时候,手折了此岸的杨柳。柳枝告诉我有三节,天下的柳枝都有三节,跟观音瓶中的柳枝一样。
一节为知性,知无止境,但重在不欺,不自欺,不欺人;太多的咨询者在浅尝辄止,在自欺欺人,在哗宠天下,此为首孽;
一节在欲念,欲在有,而不在无,但更重在有而止境,而不是永无止境;太多咨询者的心中满是私利,慌而无度,此为再孽;
一节在因果,因果有道,道各有道,道可孤,可远,也可接,可近,可养,可唯不可坏。可是太多时候,因为我们不负责任的指点,而让他人误入歧途,坏人之道,毁人之德,此为又孽。
穷道不止,载欲有度,敬言畏果,倘若值此三守,或可减避咨询的罪孽。
其实,咨询有无罪孽和敬畏,由不得我们的胡乱言语。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多折己柳多载荒田。一偈而言:众生满面泪,菩提闻悲歌,咨询尚亦如此,地藏唯病多。
上一条: 乔布斯的海盗经济学
下一条: 万科如何用切割法解决“毒地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