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钢铁不如卖猪肉”是国内钢铁业近期流行的说法。最突出的例证是,武钢集团今年以来决定对非钢产业投资390亿元,其中包括筹建“万头养猪场”,以及买地种菜。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表示,“明年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钢铁企业将普遍处于微利甚至亏损局面,因此,今年武钢要继续加大非钢产业发展,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如养猪种菜就是不错的选择。”
武钢把养猪种菜定义为今后“新的利润增长点”,让人颇感意外。虽然许多人不赞成这一观点,但对处于困境的武钢来说也许是最为无奈的选择。这其实反映出国内企业在主业方面的某种缺失。现在,国内一些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高,面临国际的整个巨头的技术的压力下增长空间深感自身生长空间有限。
工信部3月1日公布,受原料价格上涨、产能过剩等影响,2011年,中国钢铁企业利润率已不足2.5%,不仅下降幅度较大,还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约6.5%的平均水平。一边是产能过剩,产品供大于求;一边是钢材价格下降,企业出现亏损,这就是当前钢铁企业面临的尴尬。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企业中产生了一个悖论:“造钢铁不如卖猪肉”。有人在做了市场调查后得出结论,钢材与猪肉形成了价差,养猪与产钢更划算。因为目前钢材平均每公斤4.7元,而最便宜的猪肉每公斤已近26元。
据说,武钢要养猪的想法由来已久,养猪的部门是后勤部门,而现在要把养猪提升到新的发展战略高度。为什么要加大养猪力度呢?就来源于现在看养猪比炼钢更赚钱。但是,如果大家冷静地思考,就会发现,钢铁企业养猪挣钱的格局是暂时的。
实际上,养猪这行业非常不适合钢铁企业来从事,因为养猪也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准入的门槛非常低。例如养猪业就会受市场价格波动、疫病频发等问题困扰,还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上一波周期的时候,有许多社会的资本进入,但高价区进入的结局是后面亏损的一塌糊涂。因为2008年建设养猪场后,2009年和2010年正好赶上行业的连续亏损。
当然,武钢的决策者们找了一个十分合理的理由——经营多元化,公司既有高炉生产钢铁,又有养猪场可养万头猪,可以解决武钢的职工以及家属的肉菜供应。但这毕竟不是自己的强项,最终还会落得过竹篮打水两头空。
其实,像武钢这样的企业,多元化并不是它的救生圈,更不是万能的,有时它就像一颗地雷,一触即爆,不但锦上添花别做想,还可能一败涂地,令原来的霸业变成一无所有。
在中国,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上世纪90年代后期,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春兰空调风光一时,在这样的情况下,春兰的决策者迫不及待地将触角伸进其他领域,摩托车、洗衣机、冰箱、汽车底盘和压缩机等项目纷纷上马,意图打造一个“春兰帝国”。二十多年后,中国空调业的主流阵营哪里还有春兰的影子?
分析人士指出,发展非钢产业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取决于行业的选择,不能因为自己不差钱,随便选择一个行业就能成功,那些市场容量有限,行业准入门槛过低的行业又不适合钢铁行业的进入。大型企业航空母舰不能采用小企业的做法,更不能进入小企业投资的领域,应该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干大事,专著一两个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广阔而自身又比较熟悉的行业。
让我们担心的是,“造钢铁不如卖猪肉”会成为国内外钢铁业界的笑话。因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后,一些国际钢铁巨头在经营上也会遇到困难,但并没有曝出他们养猪种菜的传闻。
也许开弓没有回头箭,武钢已走出了这一步,要想让它放弃养猪种菜并不现实。作为中国钢铁企业中的“大块头”,武钢被人们寄予厚望,期待其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杀出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但如果武钢把过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更多的非钢产业,是否会有“多元化”扩张所固有的风险隐患,或者投资失败,我们只有试目以待。
上一条: 没有乔布斯的苹果更伟大
下一条: 谁说企业文化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