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听到员工对领导有三大“门派”之说,如华山(滑闪)派,遇到问题滑的很,借机闪躲;空桐(洞)派讲话没有实质内容,尽说官说;太极派推来推去,扔皮球,不能为基层解决问题。这些与中央电视推出《走基层》栏目大相捷径,无论是企业还是机关单位。
这些领导深入基层只不过是到基层站一站、看一看、问一问,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然后拍拍屁股一溜烟地回去了。深入现场确实不假,可这样身入其境而心不在焉的“深入基层”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问其原因,总是说日常工作忙,没时间顾及这些事。有的基层干部眼睛总盯在上面,认为只要把领导和上级安排的事情办好就行了;有的习惯于集中座谈,对深入到员工中做思想工作重视不够;有的虽能到员工中看看,却“官架子”十足,不能与员工在心灵上沟通,心与心交融。
假设有一位领导者来到一家工厂或者是企业总部,并和那里的员工进行交谈。他为人十分和蔼,彬彬有礼。他似乎非常喜欢自己下属的孩子,并提出一些日常攀谈性的问题,“学习怎么样啊”,“喜欢这里吗”等等。或者他会和这些孩子们谈谈NBA、超级杯或其他一些本地篮球赛事。他还可能会就企业的运行状况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你们的收入水平如何”。这样的领导其实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企业当中去。
如果我要去参观一家工厂的话,那肯定是因为我听到了一些关于该工厂经理的议论,同时我需要亲自印证一下。如果人们说该经理是一位非常讲求效率的人,我就会设法进一步加强他在这方面的能力。我会和他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讨论。我知道他表现不错,但或许我会提出一些他根本没有想到的问题。如果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不合格的经理,我就会亲自确认一下他是否还应该继续待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而且,我想看看他所组建的团队,这样我才能提出一些正确的问题,从而对他的能力有一个更为清晰、更为深入的了解。
然后我会尽可能地多会见一些员工。我会花上半个小时的时间告诉大家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之后我会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回答大家的问题。从这些问题当中,我可以推断出工厂经理平时和大家的交流情况。如果根本没有人提出任何问题的话,这肯定不是一个开放的团体。如果人们不敢向我提出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比如说,“你今年拿多少红利”等,那我们进行的肯定不是一次自由的交流。
领导干部深入现场,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似的身入,而是饱含感情和责任的心入。领导干部下车伊始,少说点官话,多问点实情,认真听听员工的心声和意见;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脚踏实地多办点实事。只有这样,广大员工才愿意把掏心窝子的话讲给你听,你才会真正有所收获,才能为改进工作、解决员工生产与生活等问题积累可靠的经验。
领导干部下基层时,既要身入又要心入,真正成为员工贴心人。作者:华略管理学院首席顾问
上一条: 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下一条: 终端资源:药企决战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