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要有大局观


 见过一些管理者,几乎天天心情都不好,因为很多事情都没有按照他的计划进行。计划没有完成,总要寻找原因吧,结果板子常常打在旁人身上。要么埋怨下属不尽心,没有全力以赴,没有责任心,没有勇于奉献的精神;要么埋怨高层领导能力不足,如果自己亲自动手,将会如何如何地手到擒来。久而久之,江湖上有了“执行力”的说法,这下总算在理论上站住脚了,原来真的不是自己不行,也不是决策不好,而是团队执行力不强,是他们不靠谱啊。

    把责任推出去,也许是人的一种天性。推给下属、推给同事、推给环境、甚至推给命运。既然是天性,很难说清楚是对是错。很多管理者的所作所为,暗藏着一个潜规则:自己总是对的。自己的动机、自己的战略、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方案,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就算有问题,也只是一些不是问题的小问题。最终事情没做成,原因明显不在自己这里,那么自己当然有权利愤怒和指责了。

    一件事情没有做成,或者说某个目标没有达成,第一反应大多是做事的人主观不努力、或者是客观条件不具备。基于这个思维惯性,我们总能找到足够的证据,来佐证我们每一次的正确。如果同事再努力一分、如果运气再好一点,那结果肯定就十全十美了,因此前面是没有错的,错的都在后面。其实,我们需要反过来思考:也许事情本身就有问题呢,也许目标从一开始就错了呢。

    目标应该合乎现实、不夸大、不含糊,目标是否正确,不能想当然,如果尝试多次都不能实现某个目标,这就已经证明了目标本身是不正确的。把目标本身,也纳入到反思中去。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需要管理者有一个更大的格局和胸怀。

    首先是包容。以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目标和执行生硬地分离开来了。自己是自己,同事是同事;目标是目标,执行是执行。自己像将军那样发号施令,同事像战士那样埋头冲锋。这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感觉确实很好。把目标纳入反思中去,其实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看问题。自己和同事、目标和执行,不再是独立的两极,而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是同一个地球的两端。如果一个蚂蚱往东,一个蚂蚱往西,谁都跑不快。包容,想明白道理容易,真要做到很难。格局太小,一个乒乓球都装不下,更谈不上胸怀世界了。

    其次是关注结果。关注的重点在最后的结果,不在执行的过程。过程本身往往很复杂,众多是非恩怨和态度责任纠缠在一起,就算包龙图再世,也断不清其中的曲直。如果真的做到了前面说的包容,是非曲直还真的那么重要吗。重要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结果本身可以很简单,也应该很简单。结果出来之后,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如果分不清成败,错的不是结果,也不是过程,而是开头的目标。其实,也只有紧盯结果,制定目标才不容易偏颇。

    环顾身边管理者,之所以郁闷愤怒,不是因为承受不起最终结果,而是忍受不了执行过程。之所以忍受不了执行过程,又是因为把过程看得太重,把自己和同事、目标和执行截然分离开来。管理者断除分别才能解脱。


上一条: 家电大卖场的吆喝声

下一条: 品牌识别,让核心价值落地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