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需要进补的一种良“药”


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以儒家文化治国,官场文化和潜规则十分发达,但在精神和道德层面却鲜有民族基因沉淀下来。倒是官场的各种为人处世、攀龙富贵、阿谀奉承、厚黑游说等等各种史家褒贬不一的名人发迹史越来越受社会的挖掘和欢迎,大有为有功过是非、毁誉参半的人文过饰非、彻底翻新的迹象,社会出现了人只要成功就受到社会推崇,对于手段的光明与市侩都没人注意了,为了成功不择手段,笑贫不笑娼就是这种心态的一种写照,与之相反,民族基本道德精神逐渐在褪色和苍白,比如诚信问题。



在中国,历来注重诚信问题和注重承诺,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无信不立等等之类的俗语都阐述的是这个道理。历史上的商鞅移木得金的故事就是告诉子民政府注重承诺的典型案例。在兵不厌诈的战国年代,为了形成同盟互相军力和政治支持,往往将太子等身边重要的人物最为信用保证。即使在兵者诡道、无毒不丈夫的中国古代,诚信一直是种美德,践’守承诺的诚信者一直倍受人们尊重。

可惜在中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时间就是金钱等等社会思想的洗礼下,承诺变得越来越空洞和模糊。很多人为了成功、为了大跃进的速度,不惜撒谎欺骗和不择手段,做假报表、偷税漏税、侵吞资产,玩黑社会等等,因此很多人的第一桶金充满了原罪和不确定性,很多人稍有不慎有了牢狱之灾,有的人胆怯了移民溜之大吉。社会逐渐的弱化了道德的约束力量,衡量人的标准往往看身价,开啥车、住啥别墅等等,以往人们最忌讳的两大社会道德约束力量孝顺和诚信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在被人们淡忘。于是炫富臭美、虐待老人、借钱不还、撕毁合同等等丑恶之举层出不穷,丰富了社会的网络生活,也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

其实作为社会人,我们也开始随着道德的弱化,变得自保、多疑和冷漠,对社会缺少关注和热情,人和人之间的社会纽带在降低,社会交往的信任成本开始提高。现在国内人在交朋友和自我介绍时常说“我这人实在”,尽管可能虚伪的要命,满嘴跑火车;在承诺和商业交易时都在强调“你放心,我一生最重承诺、绝对没有问题”等等,即使骗子也不忘这么强调。于是人们在寻找友谊和爱情乃至商业伙伴的时候,多了更多的考验、考察以及各种资料收集和探听,无形之中增加了社会成本,人们都在为诚信品质的弱化在直接买单。

有朋友借钱,可能我们很多人都在评估,我们的关系能借多少。很多人都把关系紧密程度作为衡量能承担多少呆账的指数,于是很多人都说,我借他一万块钱就有心理准备:万一他不还就送给他了。这话听起来很凄凉和悲哀,借贷双方付出的心理和人情代价都比这点钱高昂很多。职场上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案例:老板不兑现年终奖,不给绩效提成、不给开薪水,答应的承诺无法兑现,猎头、公司邀请职业人来面试,差旅费用最终因流程和遗忘渐渐不了了之。如果引申到爱情方面,那就更谈不上什么承诺,于是人们就形容爱情为一场游戏一场梦,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的概念股和上市公司在美国被做空,业绩和报表被质疑让很多中国企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许需要几代中国人才能再度明白古人早就悟透的诚信价值。

生活中我们评价一个人,往往不那么严格要求他到底有多诚信,而是用是否“靠谱”来衡量,其靠谱程度就折射出了这个人的诚信度和品质颜色。因为不靠谱的人就谈不上诚信了,说话靠谱是诚信的基础,忽悠只能是一种幽默,尽管有时也是一种商品能换来金钱。有的人侃侃而谈,过段时间又换了新辞,计划、梦想和承诺都变成了文学语言,甚至有人说:“我的话你也信!”,让你怒发冲冠,相比较而言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还似乎文雅一点。

在经济迅猛发展、中华民族崛起的时候,靠谱变得越来越珍贵,成为民族基本道德范畴之内了。在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最昂贵的奢侈品是诚信或者说信任,信用担保将成为高附加值的高速发展的行业,国人需要更多的为自己的信用支付更大的代价。关于这个问题,不管你信不信,我是坚信不疑,至于道理,你懂的!


上一条: 好创意需要巧实力

下一条: 把麻将精神导入现代企业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