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家 “我现在不是,过去也一直不是,有用的。”詹姆斯??马奇教授在斯坦福大学的课程初始常常如此开场。在他看来,学问美不美比是否有用更重要。
2003年,麦肯锡的咨询顾问罗伦斯·普赛克和托马斯·戴文波特制作了一个管理大师排行榜,然后问榜上有名的大师们—你心中的大师是谁?公众度极低的马奇教授在这个“大师中的大师”排第二名,高于其合作者—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仅次于彼得??德鲁克。有人评价道:在学术领域,引用马奇教授的文章成为一种时尚礼仪。
但是,对于中国的管理学人来说,“无用”这个词别有一番滋味,既不是阳春白雪的曲高和寡,更不是“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之风。在这个词背后,是被国外管理学者及其思想、研究、著作“占优”的尴尬,是被中国的企业家和经理人“抛弃”的孤寂,是一群闭门造车、不得不以制造论文为己任的管理学人的满腔愤懑。
当然,这背后有中国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和中国管理学术甚至中国学术的历史沉疴,也有中国管理学人本身研究技能欠缺,心态浮躁,更有制度性环境的扭曲—不尽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升迁机制,不那么公平和完善的研究经费申请体系。
我们想知道,是什么阻止了中国管理学术有用、有市场、美?中国的管理学术何时才能取材于中国的管理实践,建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组织行为,并为世界管理学术做出贡献?何时才能透过咨询者之手作用于企业实践,启迪企业家和经理们不再拘囿、执拗于经验、以成王败寇为要,并做得更好?
幸运的是,许多管理学者已经开始反思,探讨中国管理学术的问题和出路。
上一条: 调查显示近七成人事经理明年挑战是留住人才
下一条: 联想与蓝代斯克合作的背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