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云、南存辉的资本运作看“舍小换大”


企业在引进投资者的过程中,不应过于纠结于自身股权比例的稀释问题,更应关注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后总价值的增长



十月中旬,我受邀和几位上市企业的董事长讨论资本运作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某企业董事长发言时,对于当初以“较低”的价格引入投资者十分懊悔;而且,他对引入投资者后企业股权被稀释也一直感到无法释怀。这位董事长的发言,引起台下不少人的共鸣。不难看出,企业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怎样看待引入投资者时的企业定价以及股东应该如何对待股份被稀释,是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我想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企业需不需要引进投资者呢?对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准备上市的企业)而言,我认为是必要的。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目前仍处在以资本原始积累为主的初始阶段,这些企业以实业经营为主。然而,即使是高成长性的高新企业,其实业发展速度也远远不能与资本运作的造富速度相比。如果企业家自身不懂得资本运作,又不知道借力(如引进投资人),无疑将大大制约企业的发展速度,甚至可能使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企业领导人既要擅长发展实业,又应懂得资本运作。这样,企业才会稳健而快速地发展。而要进行资本运作,引进外部投资人、稀释部分股权便是难免之事。



其次,如何发挥投资者的作用呢?我们常说现金流是一个企业的血液,一旦形成血栓,企业的生命将岌岌可危。许多出现困境甚至遭遇破产的企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金链断裂,导致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尴尬局面。不少企业过分依赖银行贷款,但银行囿于政策,经常进行调整,收紧银根。一旦出现企业急需资金而银行又不能提供贷款的情况,企业如何自救呢?也有一些企业领导人说:“我并不差钱啊,我为什么要引进投资人呢?为什么要上市呢?”但企业需要发展,不可能永远不缺钱;假若有一天缺钱,资金真的能随叫随到吗?



引进投资者是众多解决资金问题方案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其实质是打通企业直接融资的任督二脉。同时,还能给企业在经营模式、管理理念等各个方面带来很多附加值,比如:产业链的延伸、原材料的供应、市场的拓展等等。当然,如何选择投资者、怎样通过投资协议来确定投资者给企业带来的附加值,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除上述优势外,引入投资者还能提高企业市场声誉,并为企业未来融资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引进一个好的投资者,可以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我称此为“背书”效应。举例来说,如果李嘉诚看好某家企业而愿意成为股东,我相信企业主都会非常乐意接受他入股,甚至会无偿赠送他一些股份。这是因为,他所带来的无形资产,是许多企业通过自身多年努力都难于获得的。



再次,如何看待引进投资者所导致的股权稀释问题呢?我在上述那次会上举了一个大蛋糕与小蛋糕的例子:引入投资者之前的企业就犹如一个完整的小蛋糕,这个蛋糕为原股东100%所有。新的投资者进入后,对于企业原股东而言,无疑是切让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部分蛋糕。许多商家为此而纠结,认为别人占了他的便宜。但这些人却忽视了这样一个道理: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后,把小蛋糕做成了大蛋糕,企业的总体价值大大增加了,现在10%的大蛋糕的实质内容,可能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原来100%的小蛋糕。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样本之一的正泰集团就是一个极佳的实例。正泰集团实际控制人南存辉以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将家族股权不断稀释,使得正泰集团的总资产由创业时的200万元变成了今天的82.8亿元。而现在,虽然南存辉只拥有公司20%多的股权,但其个人总资产却增长了许多倍。马云通过资本运作不断释放股权后,现在只拥有阿里巴巴5%的股份,而这5%股份所带来的货币与非货币价值高达近90亿元(此数据来源于《2010年胡润IT富豪榜》马云家族的财富值)。可见,企业在引进投资者的过程中,不应过于纠结于自身股权比例的稀释问题,更应关注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后总价值的增长。



也就是说,小蛋糕与大蛋糕的理论,在本质上要求企业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正如“舍得”二字所隐含的意义一样:舍得舍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舍即是得。如今的“小舍”换来将来的“大得”,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条: 谁动了乔布斯的奶酪?

下一条: 诺基亚从将军到士兵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