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央企层面,特别是钢铁行业有些企业的规划,实在是十分寡淡无味,他们的十二五规划,主要是2011年到2015年期间的战略规划。
真正的是十二五规划是对国家、地区、产业十二五规划响应式规划。
这两个概念就完全不是一码事,前者仍然是以我为主,我想怎么样的一种主动式规划,丝毫不考虑周边会怎么样,丝毫不考虑竞争对手会怎么样。
大部分的钢铁企业都有一种最恶劣的心态----我可能是最后一个倒下的,再熬一熬,竞争对手可能会倒下。
这种心理充斥在中国最主流的两个行业,一个是汽车行业,一个是钢铁行业。汽车行业所有的人都在想,如果我去做自主品牌,可是市场被合资品牌占领了,那么多冤枉,所以所有的企业都在拼命做合资品牌,导致中国如此的低劣和一片哀鸿。钢铁行业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低端出口企业,粗钢出口的这些企业,恶劣到了反正我能进到铁矿石,反正我可以把污染留在当地,反正我可以出去,反正我可以退税,比之于日本当年的通产省一个强有力的规定,吨钢换汇比达不到不能出口,正是令人啼笑皆非(当然我们的产业部门的能力之低劣,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高度)。
做过大企业,掌控过大经济,玩过超大型现代企业的官员越来越少了,在我们的干部结构里消失了。
(顺便提一句,很多在社会里混得不如意的人去考公务员,明天中国将往何处去。中央前不久召开人才会议,就为这个问题忧心忡忡,但是整个国家未能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还在为很多向往官场生活人员成为公务员提供最便利的通道,中国将往何处去。
真正产业上面有大格局,大思考的人凤毛麟角,比如中国共产党90年以来,还没有产生过一个真正意义上,能够把党建理论推到更高高度上,让全球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这么一个学术巨擘和大腕,小小的一个新加坡都有马凯硕等人为新加坡模式拼命地做辩护,令到新加坡模式成为全球另外一种形态上的民主,我们的专家、大师的匮乏到了一个令人汗颜的程度。
上一条: 资深翻译勤耕耘苦尽甘来
下一条: 集团战略的三向营销